一、情节的神化

一、情节的神化

王润滋的小说《三个渔人》《海祭》就是从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角度对现实进行陌生化处理,引入超现实因素的神秘力量。

从情节来看,这两篇小说的神秘主要体现在神话色彩的渲染上。《三个渔人》中的三位主要人物老李哥、海生和小顺子搭伙捕鱼。当时,红鳞加级鱼供不应求、价格不断翻升,可大海资源枯竭,得加级鱼好比大海捞针。于是,纷纷出海的渔民“十有九人白受风浪之苦,有人连命也赔在海里。”[36]可老李哥等三人却天天能有三四条的收获,获利颇丰。渔人们都说:“海神显灵了!”对此,作品并未作出科学、理性的解释,反而仿佛有意借老百姓的看法为作品涂抹了神秘的色彩。

但有一天,三人却遭遇了黑浪、浊雾的围攻,劫后余生、漂落到一座小岛上。小岛上有一间石头垒的小房子,小房子中有着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墙上还写着这样几行字:

粗菜淡饭

来客请便

避过风浪

再还世间

接下来的文字是:

老李哥说:“这是神仙住的地方。”

都笑起来。[37]

此处,耐人寻味的有这么三点:其一,“再还世间”是不是暗示了小岛并非“世间”,而可能是神界或仙界呢?其二,老李哥所说的“这是神仙住的地方”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猜测,还是仅为一句调侃的玩笑话?其三,“都笑起来”是对老李哥的判断的肯定吗?揣摩文本特定的情境,我们得不到确切的答案。而这疑云密布的氛围正是作家有意营造,勾起我们对非人间的想象。

落难的奇遇与非人间的空间让情节出现另一重曲折。人往往会在灾难面前自我反省,也会因身处异世而摆脱世俗的污浊,从而心灵得到自我净化。三位渔人皆如此。老李哥检讨了自己对老婆的自私的爱与粗暴的态度;海生悔恨自己与嫂子的非礼之情,愿以寻死惩罚自己;小顺子主动说出自己分钱不公,请求二位哥哥的原谅。这些在灾难激化下出现的自我悔过行为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毕竟还是一般生活状态下难得发生的事情,也具有一定的非凡性。

情节的超越现实之处还表现在老李哥救海生的奇异之上,作品从老李哥的视角写道:“没有路的乱石间怎么会有路?怎么会有极微的亮光照着?在海生跳下去的那个地方,他也跳下去……黑沉沉的海底,怎么一下子就摸到了海生?”[38]连续几个疑问的提出都共同表达着此时发生之事超乎寻常的诡异性,给读者带来一种感觉:好像是有神仙等超人的力量在安排这一切。

作品的结尾又强化了神秘色彩。心灵得到安顿的三渔人出海了,他们去寻找落难的小岛,专门去感谢老师傅,但岛在何处呢?他们“不知道在哪儿,反正要走很远很远的路,这一带海区没有岛。”[39]“这一带海区没有岛。”究竟意味着三人曾到过的小岛真的是神仙为教育他们幻化出来的,还是小岛确实存在、只是远离他们经常活动的海域?这一模棱两可的表达确实达到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效果。

与《三个渔人》类似,《海祭》也从情节安排上实现神秘力量的呈现。阮老七是阮家湾的村长,他强包去全村的船,雇人捕鱼,名利双收,但却为富不仁,为当地渔民所不齿。结果呢?阮老七意外死亡,死得太偶然太巧合:“那么好的天气怎么就会来了场大风暴?那么多船在海上,小舢板都闯过了,怎么就翻了阮老七的大机帆船?他平时很少出海,在村里坐办公室,在家里接待参观的人,怎么那样巧那天就出去了?”[40]小说的结尾是阮家湾人自发祭海神的场景,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神秘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