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用户为中心

三、以用户为中心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生态格局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的资源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传播权力中心下移,信息的超载让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同一时间将1个节目传输给1 000万人时,效率是高效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同,在同一时间有超过1 000万的节目推送到1个人眼前,用户可选择的内容增多,用户主动权大大增加。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以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媒体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在传输速度、内容呈现的多元化、精准传输上,新媒体都是高效的。当前的媒介形态,已完全脱离了传统媒体时代单一的“传—受”局面,“受众”已向“用户”转变,其主动性、选择性增强,在智能化新闻生产的推动下,基于用户个性化需要定制推送的新闻信息产品,已成为融合新闻实践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新华社在推动融媒体实践的过程中,屡屡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报道作品,获得“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的热捧,充分地展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思维。

传播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播渠道集中的局面,传受双方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互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传播角色的交叉和转换可以同时进行,呈现一体化趋势。以媒介传播对象特征出现的读者、听众、受众、网民细分的“受众”概念已被“用户”的概念所取代。[17]在新的传播空间中,融合新闻在推行的过程中要时刻将“用户思维”放在首位。

在这个需要突破边界、重组要素的融合新闻时代,一切的创意表达也都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如果想做好融合新闻报道,就需要关注用户,以用户思维为指导,是融合新闻的首要思维。这就意味着融合新闻还必须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甚至满足用户未曾被开发出的新需求,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进行无障碍阅读。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即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和联系。用户思维在融合新闻中具体在将用户的主观感受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强调所设计的产品在视听感受、舒适性、界面布局、互动响应等方面给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澎湃新闻H5《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可见图5-1)以水为叙事线索,用渐进式动画、360度全景照片、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将内容进行全景展现。这是对传统叙事、表达、呈现、传播的突破。而从深层次看,它的创作源于对用户的体验和观感的视角转换,进而对技术和形式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