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新闻的定义
(一)H5新闻的定义
相较于之前的版本,HTML5新增了音视频、绘画、地理信息、本地储存、动画等新功能,此外还支持配合移动终端设备使用的功能,如体感、定位、触屏等。这些新功能使它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支持多媒体页面,并且兼容不同终端、不同系统以及满足跨平台使用的不同要求。有了这些特点,H5新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通常包含图文、音视频、动画、快闪,甚至VR技术,通过与用户的交互,如摇晃手机,点按、滑屏等来展示页面的图文、音视频、动画等新闻内容,这种新方式使整个传播活动显得新奇有趣。通过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增加二次传播的机会,这样的传播方式也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革新,为受众赋予了更多的身份意义,促使传达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身份转换,带给了新闻传播业质的变革。
综上,我们可以说H5新闻是指建立在HTML5技术规范基础之上,综合了特定的网页效果、视听效果(包括音效和动效)、感官效果(包括3D、全景等)和交互性等因素,以“超媒体”的形式呈现的报道形式和样态[1]。简单来说,H5新闻即是运用H5技术特征生产的新闻。
(二)H5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H5新闻主要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传播媒介,利用H5技术的形象化、可视化、场景化等优势,以求将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显著性、重要性等价值更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让用户参与地阅读,自愿地分享。H5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可视化新闻、整合信息、互动传播、解读新闻、专题报道。
1.增强新闻可视化
让枯燥的文字或数据变成用户一目了然的图画,是H5技术应用于新闻领域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这使得新闻更形象、更直观、更易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传统新闻的叙事手法,比如数据可视化、内容可视化、图解新闻等。通常的形式是让突发事件的发展变成时间轴,让记者会议变成全景可视化对话,让枯燥的年终盘点变成有趣的动画,最终使得传统的图文新闻生动活泼,让用户在自主操作参与中完成了新闻阅读。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搜狐新闻于13日推出H5新闻《津门“爆”劫》(图11-2)。
产品利用5张地图结合7个页面“爆劫”“灾前天津”“惊魂夜!!!”“爆炸威力”“灾后现场”“化工围城”“伤情”详细梳理了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以及爆炸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从海量的信息中选出重要的内容和图片,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并且可视化地呈现了爆炸发生时的“蘑菇云”、爆炸发生后的“废墟”更加直观、真实地打动影响用户。这种手法是典型的H5服务于可视化新闻的做法,用户虽然没有过多地参与进来,但是每个页面一目了然,简单明,为的就是突出重点,让用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全面地了解到突发事件的各方面情况、重要数据等。
2.整合信息
H5技术常运用于新闻信息的整合,尤其是对于一些背景资料和历史材料的整理、归纳、提取再呈现有着重要作用。突发新闻、专题的报道需要结合背景资料,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报道需要呈现历史资料,因此不管是背景资料还是历史资料都面临着如何提取、编辑再呈现的问题。特别是这些资料往往相对比较枯燥、繁碎,将H5运用于这些信息的整合,不仅能将梳理后的内容有机呈现,而且能通过互动、动画、音视频等方式让用户在阅读的时候更加融入,沉浸在内容中,信息得到更有意义的传播,资料的价值也得到提高。
如H5作品《你有一个1927年的包裹》(图11-3)是2017年7月27日由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为纪念建军90周年制作发布的H5新闻。用新媒体技术梳理展现了建军90年以来的重要结点和事件。
对重大节日的报道,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将历史材料真实有趣的展示出来。H5《你有一个1927年的包裹》采用快闪的方式,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抗美援朝,人们空军首次作战一直到2016年2月1日设立展区等,中国历史上有关人民军队的重要时间点都记录下来。通过文字与生动的历史照片结合,一下子就把用户代入这一段段历史,快闪的照片配合音效,在阅读时也带给人审美的体验。过去对于历史性新闻、信息的“盘活”一般使用图片、视频、flash等手段,现在的H5技术有了更强的包容性,也更丰富,可以把图片、视频、动画等综合运用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利用H5整合资料时,需要结合自身条件、环境、受众、风格等,策划出更合适、更有内容的报道。
图11-2 H5《津门“爆”劫》
图11-3 H5《你有一个1927年的包裹》
3.互动传播
HTML5的技术升级让H5作品的“互动性”有了无限可能,通过用户的选择、点击、摇晃、重力感应、擦除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对产品信息呈现的过程、顺序、组合方式、甚至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为他们带来一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样的交互方式使得新闻信息的有效性大大提升。因此,将H5的交互特征应用到新媒体极大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用户正是在其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新闻产品的深度解读,也促进了用户分享传播新闻信息,使得裂变传播成为现实。
由珠海报业传媒集团发布的《我为港珠澳大桥完成了“深海穿针”》(图11-4),是一款新闻游戏,主要向用户讲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完成过程。因为隧道对接难度大、施工的空间限制,这次工程的要求可以和太空对接相比,是一场在深海的大型“穿针”工程。珠海特区报新媒体中心为了记录这一次关键对接,先是全面了解大桥最后接头全过程,包括怎么运输、怎么安装,然后再运用H5技术,制作出此款小游戏,并在最终接头下水前夕发布。由于前期全面、详细的了解,此款游戏模拟了最终接头从出坞到对接的过程。用户主要参与三个互动任务:第一个将最终接头运输到隧道上,第二个将掉有最终接头的缆绳向下放到水下28米处,第三个也是最难的一关,即将左右摇摆的最终接头放入两节隧道之间。用户通过对第三个任务的挑战,可以直观感受最终接头安装的严苛。游戏中,缆绳左右摇摆,而用户则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释放缆绳,让最终接头的对接准确率达到90%以上。这样的动画游戏弥补了平面及视频无法表现的细节,而且用生动的小游戏来替换枯燥的文字说明,让用户更直观、更有趣地了解到对接工程的高水准,提高了新闻传播力、影响力,该新闻发布后24小时阅读量达到2万,最终阅读量近5万。
4.解读新闻
新闻事件发生后,特别是重大新闻事件,互联网上往往会涌现海量信息,用户经常被各种信息淹没,找不到阅读重点,甚至产生阅读疲劳。这种时候,利用H5技术,把事件的重点信息梳理出来,制作成一个新闻,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呈现出来,能使新闻的硬度软化,最后呈现的新闻内容更加有趣,更加清晰。首先应该建立逻辑框架,找准新闻的内在结构,通过主题、人物、坐标等角度,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内在动因等,深度解读新闻的内核,再配上文字图片等手段去展现新闻。需要注意的是表现新闻的内容重于如何用H5进行修饰,切忌形式大于内容。
比如江西日报《十九大报告学习词典》(图11-5)中,全篇只利用了H5制作简单的图文,但是却把“大会主题”“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五个定位”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清晰准确地将其展现出来。
5.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是PC时代网络媒体常用的报道手法,特别对于一些会议而言,最直接、最快速又简单的报道方式就是专题,有些特别重大的会议还会做专题网站或巨型专题,像党代会、“两会”等。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终端设备的不同,传统的专题报道在移动端使用率比PC时代降低,传播效果也相对更弱,这时用户需要的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移动设备上、用更少的时间成本去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而H5技术正是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高度整合,H5可以利用划屏、弹出、切换等技术把新闻的核心信息整合到一个H5新闻产品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如果产生了较多的页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二是化整为零,把大专题划分成一个个小的专题,再用H5产品来表现,其重点在于对内容的整合提炼,对精华信息的合理编排、科学布局,从而使H5技术服务于内容,新闻产品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图11-4 H5《我为港珠澳大桥完成了“深海穿针”》
图11-5 H5《十九大报告学习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