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的基本特征

二、数据新闻的基本特征

数据新闻作为在大数据时代兴起并发展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以数据为存在基础

数据新闻诞生且发展于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与利用,公众逐渐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基于此,全球掀起了“开放数据”热潮。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储存,数据开放使得我们能够获取到更多数据内容。数据作为数据新闻的“地基”“地基”打牢后“高楼”才能建起来,只有依靠准确的数据进行内容的生产,数据新闻才能存在和发展,才能够利用数据将更具说服力的内容传递给公众。我国疫情暴发初期,正是得益于各地卫健委等坚持不懈地提供各项数据,媒体才能够依靠所提供的各项数据,每天准时将疫情的准确信息传递给公众,让公众及时地了解到疫情的真实状况,减少恐慌,配合政府的各项防疫举措,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抗疫的重大突破,稳定了民心。

(二)以可视化为主要呈现形式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海量的、非量化的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以此能够在屏幕上向用户进行直观的展示,同时还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的一种技术。其涉及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是研究数据表现形式、进行数据处理与决策分析等问题的一项综合技术。目前可视化技术不仅仅在数据新闻领域广泛使用,正在快速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以图形图像的可视化为基础的。在数据新闻中,有很多数据进行处理之后,用文字展现过于枯燥与冗长,利用可视化技术将这些数据结果制作成动静结合的图表、图像、动画等形式,能够生动有趣地展现报道内容,同时表达也更加直观清晰。同时可视化技术还能够实现数据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形成立体可感的阅读体验。

疫情期间,财新网推出了数据新闻可视化作品《了解你附近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利用GPS定位与互动地图,将全国各地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用图标的形式展现在地图上,用户能够通过放大缩小地图快速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医院位置与具体情况等。可视化已经成为目前数据新闻最主要的一种呈现形式,强交互性以及直观性使得数据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新颖、有趣。

(三)以服务公众和社会为传播目的

如前所述,数据新闻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新东西,而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够对海量数据与海量信息进行处理,进而更好地将内容传递给用户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就其传播目的而言,其本质上依然是为了公众和社会服务的,利用数据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变化,掌握最新的社会发展情况与规律,预测事件未来的走向,便捷地在海量的数据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等。2015年,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等几个重要栏目播出了一档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通过对超过1亿GB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分析发现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40多亿百姓休戚相关的密切联系。用可视化技术让数据说话,呈现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间前所未见的联系图景,体现出了数据新闻极强的公共性属性。

(四)以移动端为主的多元化传播渠道

数据新闻的发展脉络几乎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驾齐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数据新闻作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并发展的一种新型报道形式,除了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中进行传播之外,其在传播渠道上以移动端为主,伴随着短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的发展,数据新闻以依托这些形式与其融合,推出了短视频数据新闻、H5数据新闻等产品。

2019年9月,经济日报推出了《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图9-2),整个数据新闻中的数据由过去的单调转向了丰富,将数据与图像进行了紧密结合并互为补充,一方面提升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使得整个报道内容脱离了视觉上的单调与乏味。通过移动端短视频的形式,使用户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信息,以“上帝视角”对发展全局一目了然。整组作品贴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是为移动端量身打造的,将单调枯燥的数据制作成极具“网感”的新闻产品,是重大主题宣传中一次很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刊发后收到网民的高度认可。

图9-2 《数说70年——中国消费的“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