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表达情感化

三、叙事表达情感化

传统媒体通过严肃话语体系与新闻专业主义来提升自己的公信力,树立自身的权威性。新媒体不断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新闻报道互动性不断增强,“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逐渐打通。同时,短视频的主要用户为年轻群体,他们对于新事物接受度高,创造性强,自我情绪表达充分。为了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实现融合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下场”,众多新闻媒体在短视频新闻叙事语言表达上愈来愈加平民化与口语化,以期拉近与用户的情感距离。也愈来愈照顾用户的情感体验,期望通过情感共鸣打通与用户的距离。综上,短视频新闻在叙事表达上呈现出情感化趋势。

叙事语言表达的情感化主要体现在短视频新闻的标题与字幕中,文字作为画面的补充内容,吸引着用户的注意力。大量的文字内容都是用通俗易懂的直白表达形式,例如“大片既视感”“酷”等口语化词汇的使用。甚至很多新闻媒体现在还常常使用一些年轻群体喜欢的网络流行语,“泪崩”“好嗨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通过文字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化,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得“硬新闻”“软表达”,更易被用户所接受,传播效果更好。在新闻标题和新闻结束时还常常使用类似于“你愿意为他们点赞吗?”的话语,增强新闻的互动感与共情感,甚至在一些新闻标题和内容中大量使用感叹号,进行情绪强调,这些都是叙事语言表达情感化的重要体现。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叙事过程中的情感化表达。过去,新闻报道中对于背景音乐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大多只在一些同期声或者会议新闻中会出现背景音乐,而在短视频新闻中,背景音乐被广泛应用,背景音乐的使用能够迅速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与共情。除了背景音乐助推情感化叙事之外,短视频新闻往往选择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来传递新闻的价值取向。

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KNEWS曾发布短视频新闻《她们褪下口罩那一刻 模样太让人心疼》。医务人员为了在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一套防护服,长达9个多小时都没有脱下身上的防护服与口罩。画面展现了取下口罩那一刻,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口罩印子,这些极具冲击力的画面配合着背景音乐,无不让人动容与流泪,更好地将正能量与医护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传递给了用户。融合新闻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新闻背后的情感与能量传递,实现更多的用户触达,短视频新闻的情感化叙事表达值得参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