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作的特点
机器人写作的实践不断深入,其特点也愈加凸显。作为一项尚在发展中的技术,其呈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也尤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机器人写作的优点
机器人写作的优点主要是与传统的记者与编辑写作相比较而言的,机器人写作有着一些人类难以超越的优势。
1.速度快、产量高
时效性被誉为新闻的“第二生命”,在自媒体时代,新闻时效性的竞争更为激烈。写作机器人利用技术优势,几乎以“超乎常人”的速度完成稿件的生产。今日头条的“张小明”在里约奥运会期间的写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步,其完成一篇图文结合的体育报道只需要2秒的时间。中国地震台网的写作机器人完成一篇包含十余项数据的图文结合的地震速报只需要4秒钟。并且随着算法技术的不断精进,速度还能提升。例如我国最早的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最初完成一篇新闻报道需要1分钟,到2017年,其写作速度就提升到了0.5秒1篇。此外,机器人与传统新闻从业人员的区别还在于其不需要休息,除了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几乎能够进行全天候的24小时不间断新闻生产。高效的新闻生产效率加之超长的新闻生产时间,使其新闻稿件产量极高。第一财经中产量最高的DT“稿王”,平均每天其可以生产并发布公告1 900篇;Dreamwriter一天的写稿数量可达2 500篇。24小时随时能够进行新闻生产,还有效解决了突发新闻报道发稿不及时的问题。
2.覆盖用户全面、内容客观中立
过去,新闻媒体由于人力物力有限,通常会基于新闻价值判断后选择新闻选题,新闻报道大多是大众化的。写作机器人的低成本与高效率能够克服过去人力物力的限制,将一些小众、分众甚至是个性化的定制内容报道给有需求的用户。以体育报道为例,新闻机构过去通常会集中人力物力报道一些热门赛事,而对于一些知名度低或是较为小众的体育赛事,往往并没有过多的报道。事实上,基于“长尾理论”来看,这些低知名度的、小众的体育新闻所积累的用户数也不次于高知名度的热门赛事。机器人写作能够覆盖到所有赛事内容,从而对“长长的尾巴”也充分“照顾”,一视同仁,新闻报道更加全面。
新闻从业者尽管始终保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坚持报道中的客观中立,但是囿于认知水平、媒体定位、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往往难以完全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甚至在一些报道中,基于个人的同理心,还会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而写作机器人作为没有主观能动性的程序,新闻生产以数据为基础,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不受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情感上没有个人好恶,基本做到了客观公正。
3.新闻生产成本低
尽管研发机器人写作程序以及搭建数据库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且成本远高于培养一名记者或编辑,但是只要这一程度研发完成,其后续的维持成本则非常低,其产出量与效率又远高于一名记者或编辑。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机器人写作的投入往往是前期的一次性投入,长期而言,其新闻生产成本是比现有的新闻从业者低很多的。此外,随着技术不断成熟,目前各大科技公司和大型传媒集团也推出了相关的机器人写作平台,供不具备研发实力与能力的中小媒体机构使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面向个人用户的写作机器人Giiso的深圳智搜公司,因为此产品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公司与不同媒体开展合作,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看财经APP就购买了Giiso在财经领域的写作服务;《晶报》社则定制了整体智能媒体解决方案,除了写作机器人使用外,还能使用资讯推荐、问答等特色智能功能。
(二)机器人写作的缺点
机器人写作虽然有着人工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生产效率极高,数据分析呈现的内容更加客观等,但由于现实中的各种原因,其依然有其缺点。
1.同质化
写作机器人在进行新闻生产时,依赖的是固定的模板,通过数据的收集,像完成填空题一般,将数据导入自动匹配的模板之中,稿件就此产生。因此机器人写作是机械与固化的,稿件带有很强的模板化色彩、同质化程度严重,高产出带来的是千篇一律的稿件。以今日头条写作机器人“张小明”为例,其在体育赛事足球类新闻报道中的ID为“足球记者小明”,对比其对于足球新闻消息的写作,同质化程度显而易见,以图15-10报道内容比较,报道均以时间开始,接下来依次是赛事场次、比赛双方、关键球信息、最终比分。有趣的是,配图均为三张,除了数据不同,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2.逻辑性与可读性差
新闻报道除了基本的构成要素,还需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作品前后的逻辑连接是新闻真实性的保障。逻辑如不能自洽,内容会受到用户质疑,从而影响传播效果。机器人写作的机械性使得新闻稿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修改,仅能在模板框架内进行微调,因此作品会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此外,机械性还会使作品的可读性大打折扣,其遣词用句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模板的设定,无法自主创作一些生动的词汇,更无法使用修辞手法,因此语言给人感觉枯燥乏味,可读性差。固化的表达甚至难以让用户把握新闻的内涵,使得传播效果下降。
图15-10 “张小明”为不同足球比赛写作的消息报道对比
3.应用领域有限.报道深度欠缺
除了在稿件生成环节依赖模板,写作机器人在新闻线索搜集整理时还依赖数据库,对于没有包含大量数据的内容或者数据库中缺乏的内容而言,写作机器人无法完成稿件的生成。因此,机器人写作目前的应用领域非常有限,主要应用在数据丰富的体育与财经领域。对于数据支撑不足的领域几乎很少涉及。另外,由于写作机器人没有人的个体性,只是通过固有程序生产新闻内容,难以对数据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因此所写的新闻稿件大多都停留在对客观事实描述的层面,对于因果关系等深层次的表达不够,难以形成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