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游戏的特征
用户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需求与渴望激发了“参与式”新闻报道的出现,新闻媒体愈加关注用户需求与体验,新闻游戏的出现恰好契合了用户的需求,改变了过去新闻报道的单一形式。利用游戏模型加持,对新闻内容进行游戏化叙事,将文字、图像、声音充分结合,有机统一于构建的拟真情景空间之中,用户通过自主探索式阅读、沉浸式体验等,对新闻内容进行多维度、全方位了解,同时能够引发思考与感悟,新闻通过新闻游戏的形式能够得以更好地呈现,新闻游戏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强互动与沉浸式传播并具
传受关系的转变使得用户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内容,期望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充分地与新闻生产者“对话”或者直接能够成为新闻事件的亲历者。新闻游戏这一全新的新闻产品形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首先,游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新闻游戏通过将新闻事件的全貌进行充分呈现,用户能够通过与界面进行人机交互选择切入视角,基于游戏的设计,用户能够在过程中进行内容再生产,实现与内容的充分交互,更好地对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新闻生产者通过用户的在游戏互动过程中的每一次自主选择获取信息回流,从而得到大量的用户信息反馈,以此对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用户与新闻生产者的互动关系由此形成。其次,在充分的交互之下,用户还能够依靠新闻游戏的沉浸式传播,获取更好地用户体验感。新闻游戏利用游戏设计建构的虚拟空间,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削减传播噪音,使用户全身心投入于传播环境中,调动各种感官与思维参与传播过程,从而实现“共情”的传播效果。用户在新闻游戏中,不再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成为了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对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参与,更能立体感知事件全貌,传播效果极佳。沉浸式传播使得用户的“体验价值”上升,提升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在传播领域里的竞争力。
2018年10月23日,网易新闻与新华社联合推出新闻游戏报道《一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图14-2),新闻生产者使用一镜到底的形式展现了港珠澳大桥的风光,用户通过长按屏幕就能够让自己畅行于大桥之上,看到自己喜欢的景色能立刻停下来,通过触摸进行“拍”照,在欣赏风光过程中,还伴随有音乐以及文字解析。浏览结束后,用户能够将自己“拍”下来的风景制作为明信片,使得每个用户的参与体验都显得与众不同。此外,用户通过第一视角真切地感受了壮丽风光,身旁呼啸而过的汽车,水面点缀的船只,周围掠过的建筑物……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用户——你现在就置身于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上。
由此可见,新闻游戏的确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的同时也兼备了沉浸式传播特质。
图14-2 《一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游戏画面
(二)虚拟与真实的有机融合
对于新闻报道而言,通常有着严苛的标准与要求,一方面新闻报道必须紧跟新闻事实,另一方面,新闻事实又必须是真实的。而游戏的创作,大多是基于游戏设计者的想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想象的世界建构出来,具有极强的虚拟性。这样来看,新闻与游戏本应是很难有所牵连的,但在新闻游戏的实践中,二者却实现了有机融合。通过影像来反映现实,是人类通过长期实践建立起来的共识,新闻业在新闻报道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影像来记录与传递现实内容。近些年来,寻求更加优化的新闻可视化呈现形式也一直是新闻业在努力开展的工作之一。新闻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可视化新闻产品,实现了虚拟与真实的有机融合,平衡了新闻真实性与游戏虚拟性之间的关系。新闻游戏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进行改编,将内容填充至虚拟的游戏空间之中,所有的内容与元素并非是游戏设计者的想象,而是立足于真实现实之中。将现实中的用户置入游戏虚拟空间之中,通过第一视角感知新闻内容,用户在其中可以自由切换角色,既可以旁观新闻事件,亦可以沉浸其中充当事件的亲历者。通过抽离于现实的角色体验和基于现实的自我观照,在游戏的虚拟空间与真实的新闻事件中不断交互,接收与解读新闻内容,真正做到了虚拟与真实的有机融合。
201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推出了H5新闻游戏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在整个新闻游戏中,每个用户最后获得的22张军装照是虚拟的,但是军装照的本身的取材却是真实的。人民日报社的新闻采编人员联系了部队院校专门研究解放军后勤装备以及军服演变等的相关专家,获取军史知识指导与审核素材支持。根据军服演变历史,采编团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并筛选,确保了每个年代至少有一套男女士兵军装素材照片,并将图片素材发送给专家审核。军装的是所有细节都考虑在内,包括了领子的形状、袖标的位置等,都与现实一一对照,不能有差。真实可信的素材与用户真实的个人照片上传,配合人脸识别与图片处理技术,生成了极具共情性的虚拟军装照,圆满了用户心中军人梦,同时也实现了纪念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的传播效果。
新闻游戏对于真实与虚拟的有机融合,提升了用户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保证了传播效果的实现。
(三)严肃内容与娱乐化属性的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早已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褪去一天工作的忙碌与疲劳,人们更加渴望能够获得片刻的放松与休憩,游戏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娱乐化的需求。对娱乐的追求慢慢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之中,蔓延至信息获取领域。按照史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新闻传播活动不仅仅只是具备工具性属性,还应该兼具对受众个人主体性的感受。在如今新闻报道严肃性与同质化的背景之下,寻求兼具娱乐属性的新型报道方式成为了新闻工作者的追求。新闻游戏恰好就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了一起。首先,“新闻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内置新闻内容,区别于过去的报道形式,迅速吸引了用户的关注。其次,新闻游戏多样化的元素丰富了新闻内容,改变了过去“说教式”的传播方式,将各种元素综合运用,用户自主通过游戏形式“通关”,使得用户获得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再次,通过游戏关卡的不同结局设置,激发了用户探索与多次参与的欲望,用户通过与内容的多次交互,对新闻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与感知。最后,通过游戏自身的奖惩机制的建立,为用户提供成就感,使得用户能够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新闻游戏利用游戏的娱乐化属性,将新闻内容进行全面交代,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享受了闲暇娱乐时光。
2015年9月,网易新闻推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新闻游戏作品《逃跑人的日常》。通过整个作品的呈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数以百万计的军人被关进战俘营后的苦难生活,由于国际公约在各交战国那里遵守及执行情况都或多或少有问题,大量战俘从战俘营逃亡。尽管他们能翻越过战俘营的高墙,但围墙之外等待着他们的,是前线的血雨腥风,是更加可怕的未知的危险。报道传递的不仅是一个逃离战俘营的故事,更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故事,通过报道,回顾战争给民众所带来的灾难,引发大家回看历史,检讨自我,呼唤和平。
图14-3 《逃跑人的日常》游戏画面
从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这则报道本是严肃且深刻的,但是当用新闻游戏进行传递的时候,用户能够通过自主探索与体验,真实的代入自身,将自己模拟为一个英军小兵,体验从不同路线逃生的可能,结局的设定具有多样性,使得用户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娱乐享受,同时也更好地感受了二战时期那些隐秘的历史。整个报道将内容的严肃性与阅读体验的娱乐化有机统一在一起,提升了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