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文编排原则

一、网络图文编排原则

融合时代的网络图文报道与传统图文报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但网络图文报道在编排中也必须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媒介融合的基本规律并加以创新。总的来说,网络图文报道编排创新主要需要遵循三个基本的原则,首先是表达真实准确原则,其次是形式简洁明了原则,最后是前后统一原则。

(一)表达真实准确

表达真实准确原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图文配合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真实无误的;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报道应当选择最为准确恰当的方式,图文呼应,以此来准确传递传播者的主张。

1.贯彻新闻真实性原则

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性极高的传播平台,加之为了追求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媒体工作者在某些时候便会不经过充分的审查便使用相关图片,从而导致报道失实。另外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修饰图片传递不实信息,这种情况下尽管媒体工作者尽管有所“把关”,但是也有可能被误判,报道也会失实。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究其根源还是因为网络传播过程中,新闻信息的传播常常绕过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把关”的关键环节,给虚假图片的“繁殖”提供了温床。

在进行网络图文报道编排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把“真实关”。首先,要确保图片的真实性,除了一些特殊报道需要对图片进行了修饰(例如需要对新闻当事人进行“打码”等)之外,确保照片本身的真实性及来源的真实性;对于图表,尤其是涉及数据的图片,特别要注意其中的数据内容是否真实。其次,图片意思表示真实,在确定了图片本身的真实性之后,要保证图片所传递的信息是真实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刻意摆拍就已经存在,在公民摄影的今天,摆拍更是屡见不鲜,所以媒体工作者不仅要判断图片本身是否真实,还应该确保图片背后的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是刻意而为之的摆拍。最后,文字表达真实,当我们确保了图片的真实性之后,需要考虑的便是文字的真实性了,不能根据图片随意去臆断结论,有了图片作为真实性的佐证,依然需要媒体工作者对文字的真实性拉起最后一道防线。

2.图文呼应,准确传递主张

网络图文报道编排除了要确保真实性之外,还要考虑图文呼应问题。图片凭借较强的直观性或较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用户的目光,文字通过准确简练的表达传递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细枝末节,两者缺一不可。互相呼应,才能够准确传递传播者意图及主张,同时也让用户准确且便捷地获取全部信息。网络图文呼应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类型的图片与不同的文字报道类型相呼应,一种是一篇报道中的图片与文字也要相互呼应。

不同类型的报道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图片与之相呼应,例如组图需要与深度报道相配合,如果一则消息配合组图就会显得累赘,而深度报道就需要组图来进行配合与呼应;当图片已经能够完全交代事件时,正文甚至不需要出现,仅仅用一则标题配合漫画就能够说明事件交代信息(图6-5所示);在有的情况下,文字可以直接嵌入图片,不需要再进行其余的赘述。

一篇报道中的文字与图片呼应是指报道内容与图片内容一致,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2020年2月15日,正值全国人民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关注武汉疫情的紧要关头,中国新闻网发布了一条微博“关注新冠肺炎 【武汉雪地上写巨幅中国加油】2月15日,湖北武汉迎来降雪。武汉一小区雪地里书写着巨大的“中国”字样,还画有一只紧握的拳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并配了一张书写着“中国”和画着“拳头”的雪景图,但最后证实中国新闻网所使用的配图是当天山东省潍坊市下雪后市民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图片。

图6-5 新闻漫画《轿子没了,“老爷”仍在》

图6-6 中国新闻网与潍坊今日当天微博截图

由此可见,图文不相呼应会造成新闻信息传递失实。尤其是在移动端的小屏幕传播中,由于版面的限制,往往需要在图片之下链接相关文字,因此格外要注意图片与文字一一对应,防止出错,地图与配合的时间、地点、家庭信息都应该一一呼应,清晰准确。

(二)形式简洁明了

网络图文编排需要适应网络图文报道简洁的特点,形式越简洁明了越能够便于用户阅读,也更能够契合不同类型媒介传播最佳的原则,从而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具体来说,在网络图文报道中要增加文章的易读性以及版面空间的利用率,使得整个编排简洁明了,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供选择。

1.超链接

超链接是图文融合最早使用的一种形式,具体的实践中,超链接的形式可以是小图链接到大图,也可以是由图片链接到相关的文字、音视频、网页报道等。发展到今天的超链接,常常与图片不同的切换形式组合使用,比如常见的图片自动滚动或图片切换,当鼠标(或手指)放到某张图片上,滚动停止或切换到另一张图片,鼠标(或手指)点击该图片,图片链接到相关报道或图片放大等。

图6-7 《四十年·四十家》

2019年11月14日,新华网首发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网络专题报道《四十年·四十家》就是使用的这样的形式,在一个页面中就容纳了来自40个家庭的80张不同的图片,用户通过滑动手指或鼠标翻看叠加在一起的新老照片的效果,鼠标(或手指)点击图片可以链接到大图,大图上配有相关的家庭信息,同时链接进去之后还能选择翻页具体查看40年前后两张图片的对比。在过去,很难想象能够在一个页面中就能够容纳80张图片,但是通过超链接以及图文融合的方式,现在能够做到了,超链接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使得整个页面干净简洁,同时图文的配合更加密切,一文一图,不易出错。这种形式通常在需要呈现大量图片素材以及新闻主体较多的报道中使用。

2.全景照片

传统的全景照片是指将视线能看到的90度或者360度的画面呈现在一个二维空间中,随着多媒体摄影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全景照片能够将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全方位拍摄后利用,将所有的环境完整地呈现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使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现在很多媒体进行报道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全景图片,澎湃新闻就专门为全景图片的使用开辟了“全景现场”栏目,将所有使用全景图片进行的报道放在此栏目之中。

2019年9月10日中国经济网刊载《全景体验“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园会》,将北京世博会的所有美好的画面永久的保存了下来。编辑部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推荐表中表示该作品“不仅集合了无人机拍摄、单反拍摄等传统采编技术,同时也使用了全景图片拼合技术、全景新闻生产制作技术、人工智能语音生成技术等新型新闻采编技术”。该报道真正地实现了“从高空俯瞰世园会全景”,用户能够通过该全景图片,浏览全球110个国家以及国内多个省市和120个非官方参展者的整体面貌,同时可支持缩小、放大的自由观看;如果触屏点击全景图片中提前设定的点位,用户还能够观看场内80多个场馆、展位的具体细节。网络图文报道中使用全景图片,将过去的多张图片或者多组图片合成在一起,放在一张图片中,不仅能够简化画面空间,其利用鼠标(或手指)便能实现推拉摇移的“跟踪”浏览效果,更是能够增加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与互动性。全景图片通常在需要展现宏大空间场景或者对于一些需要留存的重要场所或线上场馆展览等报道中使用。

图6-8 《全景体验“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园会》

3.电子相册

电子相册这一形式在如今大家并不陌生,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几乎所有的新款智能机型的相册都带有自动制作电子相册的功能。电子相册其实就是将多张图片以切割、淡出、切换、重叠、强调、升降、放大等不同效果进行运用后,使得静态的图片能够呈现出视频一样的表达效果,图片之间的切换时间可以自定义,同时还能够在电子相册所使用的不同图片中插入超链接。

2019年10月14日,中国吉林网新闻专题《3 800公里的特别记录|国境线上的坚守》就是网络图文融合报道模式,在“双目峰上的‘红三连五班’”板块,其使用电子相册这一形式,图片渐渐放大细节,然后又渐渐退出更换下一张图片,对“三连五班”的故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述。

图6-9 《3800公里的特别记录|国境线上的坚守》

电子相册这一形式可以使得海量图片在一个画框中展现,同时还能够将图片动态化,强调图片中的某些细节,对于一些涉及老照片整理或者故事讲述的叙事型报道,电子相册这一形式在表达上尤为有效。

4.地图或图表

图6-10 报道中的地图与图表

地图和图表与其他形式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直观的传递信息,同时也能更加具体的展现变化,因此地图和图表依然是网络图文报道不可忽略的重要形式。2017年8月,广西北部强降雨导致柳州融水杆洞乡突发2次山洪,全乡群众被困,一时之间该乡成为通信、水、电中断的“孤岛”。广西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因灾情“失联”与灾民们共同度过了数十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依靠手机拍摄下了许多灾民们自救以及灾情的相关图片与视频,最终突围将珍贵的资料传递了出来。在《广西日报》客户端及公众号发表的《柳州融水突围记丨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一文中,照片与视频均为手机拍摄,但是在众多图片中,其专门加入了地图与图表,以地图来表示事件发生地当时的降水情况与其他区域的差别,以图表来展现随着时间推移,水位警戒线的变化等。并非照片与视频不能传递灾情的险恶与山洪的无情,而是地图与图表的加入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准确地获取相关的信息。所以,地图和图表的形式也是在进行网络图文报道编排中需要使用的,在交通事故、灾难报道、经济发展等类型报道中使用较多。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地图与图表已经不仅仅只是静态的了,动态地图、电子地图以及动态图表等形式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各类报道之中。

5.图片动态化

图片动态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技术使得静态的图片动起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能够实现,比较常见的是动图、动漫以及flash视频。动图在图文报道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突出一些关键环节或者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更好地造成视觉冲击力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在《雪崩》报道中,开篇便运用了一张大幅的动态图片,风狂雪暴,既让人感受到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又能够吸引读者关注后续发展。动漫通常是为了将文字不能表达的内容用动画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例如发射卫星的一些具体技术环节,由于不能够完整的记录展示,因此常常会用动漫的形式来展现完整的发射流程。Flash视频与电子相册类似,例如2019年12月31日新华网曾刊载一篇无障碍报道《好在有你》,报道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就是用其从小的照片制作的一个flash视频,这种形式能够更加完整的展现人物的故事。图片动态化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上文提到的动态图表以及动态地图也是图片动态化的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为了让静态的图片活起来,使用户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更充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性的,给用户更好地阅读感受。

(三)前后统一

网络图文报道编排的前后统一原则主要是指整个报道的色彩、文字字号及字体、图片的画幅图表布局等需要统一。不同板块之间的划分既需要明确,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兀,以免给用户的阅读增加难度。因此大部分报道都会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基调,对于不同板块会有些细微的配色差异,但都仅仅体现在文字的颜色变化上,板块大标题的字体字号通常都是一致的,所有板块标题下的正文所使用的字体字号也是一致的。就图片而言,不同板块内的图片形式可以变换,但是板块内的图片也要尽量统一,都使用横幅或者竖幅的图片,图片的尺寸尽量统一。整个报道里的图片布局也应该统一。以《3 800公里的特别记录|国境线上的坚守》这篇报道来说,全文用蓝色贯穿整个页面,8个不同的板块其大标题字体基本一致,同时大标题的图标都是用的是五角星,布局一致,仅用了不同的颜色来划分。尽管不同板块使用不同的图片形式,但是每个板块内的图片一致,包括裁剪尺寸或形状都是一致的。图片与文字搭配的时候每个板块尽管设计不同,但都是图片整齐排列与文字对应或者堆成排列。所以,整篇报道看起来非常简洁且和谐,重点也是明确的。网络图文报道编排的前后统一会使得整个版面看起来简洁,不会显得杂乱。同时也便于用户更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