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
(一)新闻伦理的规范
新闻应该追求真实、客观、公正、中立、冷静、用事实说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媒体在报道疫情最新动态、科普知识、宣传政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网络媒体的报道不仅能扰乱了疫情防控的正常秩序,还引起受众的猜测、不满和恐慌。
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制作和生产流程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新闻、人工智能新闻等均通过计算机算法来进行信息和新闻的推送,全媒体时代下,个人隐私问题成为众矢之的,以大数据、算法为驱动力的技术公司转型为平台媒体,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给受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受众无遮挡地暴露在媒体之下,技术衍生出了新的伦理恐慌。疫情以来,患者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电话号码、身份证号、行动轨迹、详细到门牌号的家庭地址、工作单位名称等均暴露在互联网,患者被“人肉”的现象常有发生。
在互联网错综的环境下,媒介融合已成为趋势,新闻的生产者应承担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规范自身行为,做好内容生产,回归新闻伦理的基本指导原则,如自由、义务、权利、良心、公正、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等新闻伦理研究。
(二)新闻法规的制定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背景下,新闻失实、新闻侵权等新闻伦理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和敏感,因此新闻法规的制定就显得格外重要。1974年,美国制定了《联邦隐私法》,目的是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和伤害。1984年,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发布《关于保护隐私与个人数据之跨国界流动指南》,《指南》中指出成员国应对隐私权进行立法。1998年欧盟实施《欧盟隐私保护指令》保护网上个人数据。
除了法律法规,还有一些一些记者联盟、媒介工会对新闻报道进行规定。例如,IFJ(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国际记者组织)提出了在报道一个暴力案件中,遭遇暴力对待的女性的时候,我们不应称她为受害者(victim),而应称她为幸存者(survivor),除非她自己愿意被认为是“受害者”。还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的达特中心(Dart Center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该中心对全世界的记者进行关于创伤性报道后的心理创伤进行疏导和指引。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每个公众都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个体的公众在互联网传播新闻的时候,也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危害他人的权力和利益。2017年《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规定“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互联网内容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杜绝编发虚假互联网新闻信息”。在新闻传播大背景发生变化的时代,在互联网新闻传播更复杂的今天,作为新闻从业者更应遵守新闻的伦理道德规范,遵守新闻的法律法规进行新闻的报道,不应该因为个人利益进行有偿性的新闻传播活动,应该在网络传播中做好新闻的“把关人”,抵制互联网新闻中的不良风气,为清洁的网络传播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年10月至11月,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短视频平台电商购物违规做出整改,对网络空间、治理新闻伦理失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有关部门制定新闻法规、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新闻从业者还应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新闻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在新闻实践中提升自我,应让技术成为新闻的“助推器”,而不是道德的“绊脚石”。
思考题
1.融合新闻背景下,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2.新时代下的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用案例说明新闻与直播的融合。
【注释】
[1]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新华网,(2019-01-25)[2021-07-15].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075.htm.
[2]媒体将是第一个享受5G红利的垂直产业?[EB/OL].(2019-05-08)[2021-07-15].https: //www.31fabu.com/industry/201905076892.html.
[3]媒体深度融合第九谈:“芒果模式”可复制吗?[EB/OL].(2020-12-02)[2021-07-15].https: //www.sohu.com/na/435907117_9999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