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息媒体

二、全息媒体

全息媒体强调信息呈现的模态整合问题,它意味着信息表达突破了单一的文字或声音表现方式,呈现出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VR、AR等两种以上媒介元素的整合状态。

全息媒体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完整的信息形态;第二是全新的信息体验。当多种媒介元素聚合到一起,信息表达的形态便极为丰富。因此,全息媒体创设了一种积极的认知效果,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全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成为一个万物皆媒,万物皆屏的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很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虚拟和现实的界限也大大的模糊,而深刻的嵌入到彼此的结构中,虚拟亦现实,现实亦虚拟。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两会进行时》,采用视频优先、移动优先、直播优先的方式对两会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报道。

补充资料: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两会进行时》

《两会进行时》是2017年人民网视频优先、直播优先、移动优先的重要体现,是“报网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直播时长、观看人数到达到了新闻网站同类产品的顶峰。《两会进行时》3月2日下午试播,3月3日首播,到3月15日,累计直播时长达120小时,累计观看达1.38亿余人次。这既是人民网的“初体验”,也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的“独一份”。直播首日,各界“围观群众”就逾200万,创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两会直播时长和规模的新纪录。

节目中既有前方记者的一线报道,又有后方演播室的高端访谈,还有精心编辑的会场花絮及创意微视频。其中,“最前方”实时连线会场,使亿万网友迅速获知两会进展;“两会即时评”紧扣每日热点,带来权威解读和精彩观点;“两会分会场”整合诸多素材,力图用短小生动的微视频方式,从会场揭秘、知识普及、精彩花絮等角度,提供稿件70余条。《两会进行时》充分展现出“人民系”的“融力量”,受邀嘉宾中有15位人民日报社编辑、记者,高度契合报网融合的时代号召。《两会进行时》也是一次技术大比拼。如何在全天候直播的过程中保障信号稳定传输、如何打造可靠的网络环境,是这场直播面临的最大挑战。人民网启用了2016年自主研发的移动直播平台,这一已经吸引百余家媒体机构、政府机构、知名自媒体、名人明星等入驻的直播平台,能满足多路、跨区域等多种录制场景中音视频流切换处理要求,全媒体一体化导播台和移动直播台APP给人民网带来了采编工作的移动化“小革命”。基于2016年人民网研发的移动直播平台这一技术储备,节目团队在极短的时间里,搭建了一站式移动直播解决方案,包括内容采集、实时转码、分发加速、网络优化等核心功能。在输出端口方面,除PC端、手机客户端口外,网络电视部为《两会进行时》制作了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的“两会”和“推荐”两个版块,实现微信实时观看及分享。

——资料来源:中国记协网

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飞行任务。这是我国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首次实用性亮相,将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重要技术基础。为了能让受众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首单“太空快递”的运送过程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CCTV-1《中国相册》栏目联手央视网,对此次发射进行近距离VR直播,并开创了三个“首次”:首次航天领域VR直播、首次最近距离全程直播火箭发射、首次在VR直播中引入专业讲解员。这一案例也是典型的全息媒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