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新闻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H5技术的诞生为新闻报道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它解决了报道中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融合的问题,并且突破了传统网页内容在其他平台不适配的情况,能够流畅地进行跨平台运行,很好地兼容PC端、移动端、安卓系统、iOS系统,从而有效降低运营和开发的成本。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 433万。[2]用户使用终端的变化,也导致了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更习惯碎片化阅读,利用少量的时间有效的获取信息,只要有一点时间用户就可以滑动手机进行阅读,在这样的环境中,用户也越来越习惯碎片化阅读,因此人们对有利于碎片化阅读的新闻产品也越来越喜欢。H5新闻产品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它在视觉表现、参与度、表现形式上也有自身相应的特点。
(一)新闻内容的可视化
新闻产品和用户的变迁一直是相互作用、互为推动力的,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尤其明显。一方面由于用户每天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轻易被分散,从而引起阅读习惯的改变,更倾向于浅阅读、轻阅读。另一方面,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又导致了媒体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上不断做出改变,按照用户的习惯去提高信息加工方式和呈现方式,以吸引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和时间。现如今传统的“文字+图片”的二维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他们更倾向于接收多形态、立体化、多视角的信息呈现方式,H5新闻的可视化的特点正是因为适应这一现象而受欢迎。与传统图文新闻相比较,H5新闻可视化的报道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的等方式的不同几何组合,使新闻的报道形式更加新颖,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全新体验,更能清晰地表达内容、突出观点,实现更多有效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H5新闻善于将精炼的文字、丰富的图片、灵动的音频、简单的动画等结合起来,通过对内容的提取,把观点呈现得清晰有力,比如2019年3月3日,人民网推出的H5动画新闻《热词动起来!六年两会习近平这样说民生》(图11-6),新闻精选了习总书记从2013年至2019年,两会上关于民生话题的新鲜说辞。新闻内容不仅有热词的中英文对照,对每个词也有几句精炼简短的解读,让人一眼明白。除此之外,还配上有趣的动态视觉特效,点进去以后随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带着用户回顾2013年—2018年六年之间的两会热词。这条H5新闻虽然没有特别炫酷的技能,用户参与度也不高,但是胜在能以最简单、有趣的形式带人们迅速回顾之前六年的热词并为当年两会预热,这种方式正是当下信息爆棚时期,人们最喜爱的阅读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以休闲阅读、轻松阅读的方式获取更高效的信息。
图11-6 《热词动起来!六年两会习近平这样说民生》
(二)新闻传播的交互性
HTML5所具有的许多特性,比如本地存储、网络定位、对原生态音频和视频的支持等,都为H5新闻的交互性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无限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的新闻中,新闻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用户通常是被动接收新闻内容,而新闻生产者也很难接收到用户的直接反馈,而H5新闻的出现,让生产者和用户之间有了一道直接对话的桥梁,用户可以参与评论,甚至也为用户之间提供了一个虚拟群聊环境。通过这些信息,新闻生产者可以及时掌握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诉求,为自身改进、提升新闻内容、新闻呈现方式提供参考价值。其二,传统媒体在新闻传递过程中,用户始终是接收者,是一种“只能看,不能动”的方式。而H5却为新闻产品提供了这个可能,用户需要深度参与到信息的生成过程中,通过选择等方式阅读。比如说中国网的《部长请回答!》中两会期间17个部门的部长以漫画的形式出现,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选择一位部长出来进行演讲,随后画面会跳转到相应部长的页面,用文字配上这位部长的原声,重现他在两会期间提出的相关政策。这种方式读者不仅能够自行决定信息是否出现、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用户在这一与媒体的交互阅读中,完成对内容的接收,并由此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虽然说这种方式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定制化的结果,但是它已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不一样了,用户被赋予更多的权利,新闻的信息和情节的演绎也有赖于读者的参与。在这种深度互动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热情,打破了传统新闻中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用户成为了下一个生产者和传播者,实现了新闻的裂变传播。
在2017年建军90周年时,为了让民众不忘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切实参与到建军节当中,人民日报特别策划了一个H5新闻活动——《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可见图11-1)。该新闻产品中,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从南昌起义、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1955、1955—1965、1965—1986、1985—1987、1987—1999、1999—2007这十个阶段的不同军装。通过和用户的互动,即用户先选择军装的年代,再上传自己的照片,系统后台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给用户换装,即刻生成一张用户本人穿军装的照片。这支H5新闻发布2天后,阅读量超过2亿,成为既有高度又是爆款的产品。连续刷屏数天,热度也只增不减,网友们纷纷制作自己的军装照。在这个H5新闻中,用户深度参与了新闻的生成过程,在过程中实现了对历史的回顾,用有趣的方式了解了我国军装的历史知识,新闻产品传播的有效性得到提升。除此以外,个性化的生成新闻产品,极大地调动了用户互动的热情,用户的身份也从单一的接受者向生产者、传播者靠近,新闻在此基础上实现裂变式的传播。
(三)新闻报道的融合性
H5技术体系具有典型的超媒体功能,而这种超媒体功能实现了H5新闻的“媒介融合”,它能够真正意义上对各种多媒体平台和系统兼容。也就是说H5新闻产品能同时在PC端(笔记本、台式)、移动端(平板电脑、手机),及手机系统中的iOS系统、安卓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等进行跨平台传播,其呈现的新闻效果,尤其指动态效果,不会因为不同的端口或系统而发生变化。用户可以在各种浏览器、QQ、微信等APP中进行阅读和传播,也为新闻产品的裂变传播提供更佳便利的条件,使得新闻的传播效果大大提升。
H5新闻的融合性还体现在信息的呈现形式和媒介效果,可以插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页链接、VR、动画、重力感应等等。通过不同的组合,H5新闻具有无限的可能,为用户带来更具创造性的新闻阅读体验。
H5《你的年代记忆》(图11-7)是腾讯新闻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H5新闻。在这个新闻中利用了音频、图片、重力感应等元素。用户需要依靠手机的重力感应系统,通过左右摇晃手机来滚球游戏,把1978年至2018年这40年连接起来,随着滚球的不断落下,会经过各种场景,而配音也随之变化,从新闻联播的声音到小贩的吆喝声,甚至当滚球经过的电脑时,都会有Windows初始启动音,通过这些画面、声音的配合,一下把用户代入到那熟悉久违的年代。这里的H5新闻实现了对各种技术的融合,从而使用户在游戏中完成了新闻的阅读,极具代入感,把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体现得生动有趣,让新闻更具创意地呈现出来,传播者在用户的不知不觉中达成了新闻传播目的。
图11-7 《你的年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