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闻的定义
(一)VR技术
虚拟现实是一种计算机仿真技术,最早诞生于美国,初期被应用在医疗和军事领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虚拟现实的概念才被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杰伦·拉尼尔首次提出[1],他指出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模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VR技术,又称灵境、幻真或临境技术,是集计算机、电子信息、图像处理、传感器、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身,通过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技术。VR技术可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通过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实现更真实的体验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的感知。
VR技术最早的概念,可以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坦利·温鲍姆的短篇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找到,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神奇的眼镜,佩戴者不仅可以听到、看到眼镜中的场景和事物,甚至还能有嗅觉、触觉、以及交互性的沉浸体验[2]。20世纪80年代,VR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发展。90年代,VR技术在游戏领域被应用,任天堂公司针对游戏产业而推出Virtual Boy,引起了不小轰动。近十多年来,计算机、移动智能、3D图像等技术飞速发展,5G网络商用推进,推动了VR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
(二)VR新闻
对于VR新闻的界定,学界目前尚无定论。《纽约时报》记者的德拉佩纳(Nonny de la Peña)和她的团队创作了《饥饿洛杉矶》《武力的使用》等多部关注城市饥饿、家庭暴力、叙利亚难民危机等题材的新闻。2010年,Nonny de la Peña 在省理工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Immersive News: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Designed for the First Person News Experience”[3]的论文,第一次正式使用Immersive Journalism(沉浸式新闻)的概念,并对VR新闻进行了定义:VR新闻是一种能使用户对新闻事件获得“第一人称”视角的新闻,宗旨就是利用科技还原新闻现场,让用户真正目击到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4]。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认为“VR新闻是一种沉浸式媒介体验,它用户与VR世界的互动方式是身临其境”。有学者认为“沉浸式新闻”就是“VR新闻”,有的学者认为VR新闻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5]的新闻,姚易彤提出“记者或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制作者通过使用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或制作出来的新闻才是VR新闻”[6]。因此,从广义来看,“VR 新闻”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新闻,是受众在虚拟环境中感受真实新闻的特殊新闻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