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背景下传统新闻生产主体丰富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公民新闻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依靠专业新闻记者进行的局面,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之前的公民新闻在内容的呈现上与专业媒体相比较而言是相差甚远的。此外,过去的新闻生产的人员分工往往非常明确,有专业的记者、编辑进行内容采集的设计与编排,专业的摄影与摄像师负责图片等视觉内容的记录,剪辑师进行内容的非线性编辑以及后期的包装制作等,这不仅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拥有专业能力与素养,还要求媒体需要具备优质的硬件设施,才能保证新闻质量的提升。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一部手机就能够实现集信息采集、摄影、摄像、后期在内的所有功能,同时这些功能的操作非常便捷易上手,公民不一定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的训练就能够进行操作。同时由于短视频时长较短,不需要很多专业的拍摄技巧,只需要尽可能真实地、完整地记录事件本身即可。短视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主体,另外还推动了公民新闻进一步向前发展,突破了技术以及专业素养的壁垒。现在所有的用户都能够拿起手机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报道,我们通常将这些新的新闻生产者统称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出现扩充了短视频背景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的力量,使得新闻生产主体更加丰富。
传统新闻生产主体丰富还表现在,短视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主体对于自身的升级与发展。就目前我国短视频发展来说,总体上的UGC内容多,而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内容少;娱乐性的内容占据主流,高品质的资讯内容缺口依然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主体必须转型,以填补当前的缺口。除了市场需要新闻记者转型之外,我国媒介融合进程中,大量的传统媒体进行了全媒体转型,这也意味着过去的采、编、播各自独立的体系被打破,新闻生产者必须自身完成全媒体转型以适应全媒体报道的需要,将采、写、摄、录、编、播等技能集中于一身。目前很多新闻媒体都为自己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专业的短视频平台,记者能够在平台上完成新闻采、编、播全部环节,实现一站式操作。
短视频浪潮冲击下,无论是新闻生产队伍的壮大还是传统新闻生产主体自身的丰富,二者都不是单一而言的。PGC需要学习UGC对社会话题与热点的把握,利用自身优势对UGC内容进行优质化提升;UGC则需要学习PGC对于新闻角度的选择、对报道质量的把控等,以此来实现突破与提升。PGC与UGC合力,能更好地推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央视曾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用户自主生产的短视频作品《厉害了,我的国》,就是UGC与PGC合力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