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内容碎片化

二、叙事内容碎片化

传统视频新闻对叙事内容整理往往是有组织的、逻辑严谨周密的,基本具备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重要的要素,以线性叙事模式呈现。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爆炸的环境里,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特点适应着信息传播与接收的碎片化特征,碎片化叙事内容与细节化叙事内容助力短视频新闻的发展,使得短视频新闻形成了表达紧凑、逻辑简练、节奏感强的风格,区别于过去的传统视频新闻报道。短视频新闻的“短”并不是简单将过去“长”视频缩短,而是通过对素材进行整理加工之后,形成全新的碎片化的内容进行报道。这种碎片化的表达使得短视频新闻通常难以完整找到新闻报道的“五要素”,整个新闻内容是不完整与非连续性的,但是却能够对整个新闻中最核心的内容进行强调,或者对事件中的细节深入展开从而引发对新的话题的探讨。叙事内容碎片化通常的操作有三种形式。

一是直接在其他视频新闻中或电视节目等内容中截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内容,形成一个新的话题或者进行强调,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有效信息,也能通过核心的画面第一时间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引爆话题。这种形式最常出现的平台是微博,微博自带的“微博云剪”功能作为技术辅助,“微博话题”作为内容的表达载体,形成合力,各大传统新闻媒体将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中核心内容剪辑为短视频新闻进行推送。例如央视新闻微博官方账号带话题#钟山被催睡觉和妻子讨价还价#发布了一条短视频新闻,就是直接截取了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采访钟南山院士的那一期节目中的一小段内容,该条微博点赞量突破19万次,评论转发数均超5 000条,视频内容仅仅只有23秒,但是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碎片描述,用轻松的语态向用户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与科研精神的内核。

图7-3 央视新闻微博号推送的微博内容

二是将重大主题报道切割为一个个短视频内容,用户通过主动搜索不同的内容,获取事件的完整面貌。重大主题报道在传统视频新闻中往往过于冗长,用户难以在新媒体时代一次完整看完整个报道内容,按照时间或者故事发展逻辑等对内容进行碎片化剪辑,用户能够只选择收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搜索不同的片段浏览,完成整个事件的浏览与思考。这种形式一方面能够将长内容分解开来,对主题进行充分诠释,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用户的主动参与感。

三是直接拍摄素材或加工现有素材制作短视频新闻。对现有的素材或者拍摄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将碎片化的信息集中形成内容更极致、主题传递更精准的新闻报道,以此实现碎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碎片化阅读时代,短视频新闻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把握住开场的前三秒,也就是通常说的“黄金三秒”,并不是内容传递越多越好,而是要在视频一开始就直击用户痛点,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人民日报抖音号在2021年2月10日发布了一条10秒左右的短视频新闻,文案为《你为我挡风遮雨,我也在用小小的力量努力爱着你,雨天里的这幕好暖!》,整个画面用竖屏形式呈现,画面上天空下着雨,一个父亲在前面骑三轮车,女儿在后面戴着帽子,手拿着扇子努力给父亲遮雨。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片段配合字幕与文案,获得了174万次点赞,1.9万次评论,网友们表示“这一幕太暖了”“点赞”。由此可见,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这种“以小见大”的碎片化内容叙事风格,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也是媒体进行融合创新叙事的新的勇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