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内容
目前H5新闻能够兼容各种媒介和软件传播,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这些技术的根本仍然是内容,一切炫酷的技术和形式都应是为内容服务的,在H5新闻制作中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尤其需避免为了技术而技术,不能舍本逐末,忽视内容的重要性,进而导致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传播娱乐化、边缘化。新闻工作者在创作中应该以内容为基础,围绕新闻价值的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再辅以H5技术,从而提升新闻的价值,增加用户阅读的兴趣和传播的效率。
首先,选题很关键,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或者题材都适合使用H5技术进行传播。H5新闻制作由于技术的限制,一般一个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制作短则需要3~5天,长则需要几个月,比如前面提到的荣获2019年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一等奖的《海拔四千米之上》就是从2018年2月开始酝酿,最后到2018年11月才发布,历时9个月。而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报道时,由于时效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准确及时地给受众传达信息,因此H5技术并不太适合对时效性要求高的新闻。但是对于一些固定题材的重大事件,由于可以提前策划和制作,H5新闻就能发挥优势。比如由网易新闻打造的《一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在2018年10月23日发布后,短短24小时内,流量突破千万,成为“爆款”H5新闻,其成功原因之一就与制作团队的选题息息相关。有记者采访制作团队,请教这支H5的创意策划从何而来。网易新闻回应道:他们发现常规的报道方式,不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甚至是直播,都很难让用户很快了解大桥的全貌,所以,怎么样才能让用户快速了解港珠澳全面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成了灵感来源。不难看出此次网易制作团队针对“港珠澳大桥”这个新闻,在科学的分析上,选择报道大桥的全貌这个角度,再和H5技术结合在一起,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最后新闻备受好评。正是因为制作团队从实际内容出发,深刻洞察用户内心,根据用户所关心的内容选定题材、确定呈现形式。
其次,选定新闻题材方向后,还要对内容的深度挖掘提炼并进行再次创造。这里所说的再次创造并不是胡编乱造新闻,而是对新闻内容提取后的再次编排。在H5新闻中,编辑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新闻的搬运工,而是新闻内容的提炼者与深化者,编辑的工作需要的是在无限的信息中抓住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因此,他们需要充分挖掘新闻的价值,对选择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对内容进行解剖、分解、再整合,最后呈现的一个过程。比如前面提到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词典》,对十九大报告的新闻产品很多,但是这篇却在一众文章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编辑的二次创造,把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精简为图文并茂的词典,一下从高高在上的报告,变成老百姓都能读懂的词典,不仅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还有效地传播了新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