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的发展历程
纵观整个新闻史的时间长河,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步伐中,历经了萌芽、兴起到成熟的三个阶段。一步步从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新闻、数据库新闻走到了大数据新闻。
(一)萌芽
新闻报道的形式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就是从西方的精确新闻报道一步步演变而来的。20世纪60年代,精确新闻的报道理念在美国出现,美国记者菲利普·迈耶提出新闻报道中应该重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数据以及调查结果的科学应用。随后,精确新闻开始被我国媒体尝试应用,部分高校也相继开设了精确新闻课程,精确新闻将定量分析的方法与概念引入到了新闻传播中,新闻从业者的数据意识与素养被启蒙,为数据新闻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尽管精确新闻引发了新闻从业者对于数据应用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困于当时数据开放程度较低,技术发展还不充分,精确新闻的数据来源主要依靠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与推广。
(二)兴起
21世纪初期,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打破了精确新闻实践中的技术壁垒,一时间,计算机辅助新闻、数据库新闻等兴起并发展起来。计算机辅助新闻与数据库新闻报道与数据新闻有所区别,新闻报道中对于数据的使用通常是为了对内容进行辅助说明。所以,计算机辅助新闻与数据库新闻只能算是精确新闻向数据新闻的一种过渡。随后,数据新闻开始在国外兴起并逐渐传入中国。2011年开始,国内四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了数据新闻专栏,国内数据新闻实践拉开序幕。这一阶段的数据新闻尽管有了充足的数据资源做储备,但是数据的可视化程度依然受限于技术的发展,主要依托静态单一的图表形式进行呈现,数据内容的可复制性强,处于对数据的表层解读阶段。
(三)成熟
数据新闻从兴起到成熟,其实质是其从单一静态图表化呈现形式走向了丰富的、动态的、交互的故事化的呈现形式。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便是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的融合。融合新闻的里程碑作品、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雪崩》即为数据新闻,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通过数据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内容,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数据新闻的更广泛的关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媒介融合的深入共同推动着我国数据新闻实践高潮的到来。财新网在创立了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新闻专栏“数字说”;网易新闻推出“数读”栏目;澎湃新闻推出“美术课”栏目……央视新闻频道也相继推出了“数说春运”“数说命运共同体”等多档数据新闻报道,新华网、人民网也陆续推出了专门的数据新闻栏目。数据新闻在实践中不断走向了成熟,目前的数据新闻越来越重视可视化呈现方式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式体验,适应当下的场景化设置,基本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态。
数据新闻从萌芽、兴起到成熟,各个阶段之间并不是取代关系,而是随着数据开放程度、技术发展变革,媒介融合深入,对于数据挖掘与处理的深度与广度拓展,数据的价值不断被发挥到最大。当前所谈的数据新闻根植于大数据时代,在新闻生产、呈现方式、叙事表达等各个方面较之前都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宣告这一种崭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