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与横向扩散效应

(二)纵向与横向扩散效应

如前文所述,创新扩散机制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纵向与横向。由于中国半分权式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职官名录式(nomenklatura system)的官员评价制度,如果中央政府表明了一些有关改革的信号,地方政府很可能会产生一定回应。[40]一方面,人们经常指出中国政府是事实上的财政分权制度[41],地方政府在处理所辖区域的事务时拥有很大的行政自主权,并会根据信息优势作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42];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也会通过一系列手段控制地方政府[43],甚至可能运用处罚和威慑等手段来实现对地方官员的控制[44]。另外,即使没有经济激励和行政处罚,地方政府仍会通过积极响应上级政策来表达自身的忠诚[45]。所以,一旦中央政府表明了对某一政策目标的支持,许多地方政府还是会自发地采取相应的政策工具。

假设5:如果中央政府表明了有关特定政策目标的支持信号,地方政府积极回应相应政策创新的概率就会提升。

同一省份中不同城市的官员之间会持续地观察和学习对方的创新,以维持或提高经济绩效和政治资本。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扩散效应和典型的联邦制度下的“逐顶(race to the top)”或“逐底(race to the bottom)”略有不同。在联邦制的美国,地方领导人为了吸引投资和税收,同时为了避免成为“福利磁石”,会瞄准其他相邻政府的政策情况作出提高投资激励或降低社会福利的选择[46]。但在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主要发生在同一上级政府辖区内的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因此,即便两个城市在地理上并不分享边界(地理相邻),只要它们同属同一个省级政府,我们也认为它们是存在竞争关系的相邻城市。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6: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同一省份中已经采纳创新的城市越多,它就越有可能采纳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