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预效果

(一)干预效果

本部分考察“公民意见”干预的实验结果。控制组中41.7%的地方官员选择了“经济>福利”,30.6%选择“经济<福利”,27.8%选择二者持平;当地方官员接受“公民-经济”意见时,48.1%的地方官员建议某县的财政预算中“经济>福利”,27.9%持相反看法,其余24.1%认为二者应该持平;当接受“公民-福利”意见时,42.5%选择“经济>福利”,32.6%偏好相反选项民生福利支出应该超过经济发展支出,25%选择二者持平。表4-5呈现了公民意见干预对结果变量的序次逻辑斯蒂回归结果。具体地,“公民-经济”干预在所有回归模型中均显著地提高了地方官员选择“经济>福利”的发生比,而“公民-福利”干预则统计不显著。比较三组财政政策选择的差异可以估计“公民-经济”和“公民-福利”干预对地方财政决策的影响:“公民-经济”干预显著地提高了地方官员在财政决策中对经济发展支出的偏好(two-sided t-test p=0.031;wilcoxon rank-sum test p=0.029)。偏好“经济>福利”的比例增加了6.4%,这个幅度略小于“上级-经济”干预导致的6.9%的提升,而偏好“经济=福利”和“经济<福利”的比例分别下降了3.7%和2.7%;“公民-福利”干预对财政决策选择没有显著影响(two-sided ttest p=0.964;wilcoxon rank-sum test p=0.941)。与“上级-福利” 干预类似,“公民-福利”干预下地方官员的政策选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偏好“经济>福利”和“经济<福利”的比例分别高达42.5%和32.6%,分化程度超过“上级-福利”干预的影响。

表4-5 公务员在财政决策中“回应公民”的回归分析

续表

注:* 表示0.10的显著水平;** 表示0.05的显著水平;*** 表示0.01的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