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调整

(一)第一次调整

SS镇的第一次区划调整发生在2005年。这次调整的背景主要有两点:一是N区于2003年初完成“撤市设区”调整,从G省直辖的N市变成了F市管辖的N区;二是F市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对“F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行修编,而这次修编成为N区力主推动第一次区划调整的直接原因。

2002年12月,国务院发文(国函〔2002〕109号)同意了G省对其下辖的F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经过调整,N市等4个县级市被撤销,在原基础上设立F市N区等4个区,以原4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作为新成立的4个区的行政区域。原F市的主城区和SW区同时撤销,与原属N市的NZ镇(面积76.7平方公里)合并设立CC区(F市新的主城区)。2003年1月8日,N区正式挂牌成立。

对N区而言,这次区划调整使其不但从省直辖的县级市变成F市管辖的一个区,在边界勘定时,原属辖区的NZ镇也被F市划入其新主城区。NZ镇经济实力很强,是全省有名的“富镇”,在2001年被评为省“乡镇企业十强镇”,在全省1 500多个乡镇中居第7位。显然,繁荣的NZ镇被F市“划走”,对行政上被降格的N区来说可谓“雪上加霜”,这也为后来N区积极推动SS的区划调整埋下了伏笔。

2004年,F市在完成“撤市设区”工作后,准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预计在2005年发布新版的“F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在该城市总体规划中,F市提出了“2+5组团”的发展战略,N区的SS组团位于“5”组团中的第3位,在所有7个组团中仅列第5位。

F市此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导思路是“南拓”,因此没有把太多注意力投向居于北部的N区。从“2+5组团”的排序便可看出,F市不太重视SS组团。然而N区很看重SS组团这一片区,在此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前,N区就提出了将其做成全国最大产业园的构想(不过恰逢国家提出严格控制各地开发区的土地规模,使得N区设想未能达成)。因此N区不愿接受SS组团在“2+5组团”中仅列第5位的局面,于是N区在综合权衡后提出了区划调整的想法。在F市同意后,N区于2005年1月完成了辖区内部的区划调整,将SS街道等4个镇(街道)合并,成立SS镇。调整后,SS镇的辖区面积从79.23平方公里大幅增加到256.09平方公里。

在SS区划调整完成的时候,F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仍在进行中。由于这次调整,SS组团的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业功能也更加丰富。因此在2005年8月正式公布的“F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SS组团从“2+5组团”中“5”组团的第3位升至第1位,居所有组团的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