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预效果
2025年08月10日
(一)干预效果
首先来分析调查实验的发现。在控制状态下,41.9%的地方官员认为某县本年度财政支出中“经济>福利”,30.4%选择“经济<福利”,27.6%偏好“经济=福利”;在接受“上级-经济”意见时,48.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经济>福利”,26.4%持相反看法,24.9%认为二者应该持平;当接受“上级-福利”意见时,46.8%仍然偏好“经济>福利”,30.2%认为“经济<福利”,23%选择二者持平。
表4-4呈现了利用序次逻辑斯蒂回归(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地方官员财政决策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比较各组在财政决策上的差异可以估计“上级-经济”和“上级-福利”干预对地方财政决策的影响:“上级-经济”干预显著地提高了地方官员在财政决策中对经济发展支出的偏好(two-sided t-test p=0.004;wilcoxon rank-sum test p=0.003)[60]。当上级政府偏好经济发展时,偏好“经济>福利”的地方官员变为原来的1.32倍;“上级-福利”干预对财政决策选择没有显著影响(two-sided t-test p=0.142;wilcoxon rank-sum test p=0.132)。在“上级-福利”干预下地方官员的财政选择出现“两极分化”,偏好“经济>福利”者和偏好“经济<福利”者的比例均较高,这可能是干预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在控制其他因素后,“上级-经济”干预对偏好“经济>福利”的影响有所强化。
表4-4 公务员在财政决策中“回应上级”的回归分析
续表
注:* 表示0.10的显著水平;** 表示0.05的显著水平;*** 表示0.01的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