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驱动原理
2025年09月26日
一、问题驱动原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所谓问题驱动,即教师必须积极地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问题,以便学生在反思问题的过程中展示数学内容。
创新来自提问和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很大,包括课程或大章,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要学习它?有些包括一个概念,我们问: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概念?有些人有一句话,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你会想到这句话?这些问题很少写在教科书中,因此需要由教师发现。事实上,“教科书”式的教学只是按照教科书的顺序在黑板上写一遍而已,通常没有问题驱动。
为了避免教科书式的教学情形的出现,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并将教科书的内容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描绘一门学科要解决的问题,树立教学目标
大学数学教育面临的是具有多年数学学习经验的成人学生。学生要问的第一件事是:为什么要学这个课程?从一开始,教师必须制定课程目标,解释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并鼓励学习者学习的热情。[3]
(二)重要的概念,通常来自一个问题的求解
课程必须以问题为指导,每个主要章节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一个好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研究的热情,并教导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擅长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用作隐喻,提出一些问题并逐层推进,那么这些抽象概念将非常自然地产生,思维过程将非常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