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对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创新素养,更为关键的是竞赛活动的实施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本书的观点是,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对于数学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推动高校数学教学体系的改革
站在数学思想的层面上看,培育大学生数学素质能力需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利用分析运算或逻辑推理等方法,可以准确迅速求解已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第二,利用数学符号语言和思想方法,抽象化地总结研究对象的规律,建立和数学对象相应的模型。几乎所有的传统数学教育都会将侧重点放在第一个方面,而在引入数学建模之后,给后者的训练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这样的操作也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
(二)推动高校数学教学与数学课程的融合
数学教学和课程融合发展是一种最佳的数学教育形态,也是保障学生长足进步的有利条件。结合现代教育论的认识,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所以,建模教学必须让师生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开展,让交互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利用合作探究与交流沟通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实验学习、合作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同时也能让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得到锻炼,彻底改变过去教学和学习相脱离的局面。所以,数学建模活动的实施促进了数学课程和教学融合。
(三)推动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主流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在引入数学建模教育活动后,能够让脱节问题得到显著缓解。首先,数学建模学习活动是促进教育理论转化成为实践的最佳方式。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在有了明确目标后,运用科学化教育方法,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可以有效推动学生为目标的达成不懈奋斗,进而到达成功彼岸。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理论的研究方面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结果就是明确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处,发展的内涵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但是,在教学理论中,如何有效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还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模式作为指导。数学建模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让数学教学朝着现代化的方向改革,也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打造了平台。其次,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新形式活动,能够给教师提供学习应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机遇,让教师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下优化教学实践活动。从整体上看,数学建模是有助于教学理论和实践整合的。
(四)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数学建模竞赛和建模教学在高校教育中正在不断地普及,在这一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优势作用也在凸显,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打破传统模式束缚,有效引入数学建模,对学生开展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训。数学建模训练过程中的课堂讨论式教学,对于促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有着很大的促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