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数学方法论的数学教育方式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从数学教学的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一般科学素养,增进社会文化修养,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出发,数学教学应遵循几条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数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同时实现教师的自身提高。[1]

(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回顾21世纪数学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大体沿着“以知识为本—以智力为本—以人为本”的轨迹发展。现代数学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决定了数学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的育人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到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要让每个学生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学生学会的是答(案),而没有学会“问”,不会“问”也不敢“问”,因而不能增长“学问”,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求教师善教乐教,而且要使学生善学乐学,因此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教学过程与效果并重”

在重结果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结论,忽略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过程就是在教学中,要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现、发明和创新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去“经历”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