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内涵与本质

一、大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内涵与本质

关于效率的解释,一个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对教学效率的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总结起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看,教学效率是具有相对性的一个概念:在学习成果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用的时间较少,那么教学效率就高;在相同的学习时间之内,获得的学习效果越好,表明教学效率越高。要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把握好效率的两个维度,分别是综合效果和时间的充分利用。它们的确切关系是:教学效率=综合效果/时间。站在多维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对教学效率广义定义给出这样的理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会受多元教育资源的影响,这里涉及的除了有时间方面的问题,还有教育资源这一元素。比如,投资和土地资源、信息资源、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都存在使用效率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效果与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效率概念具有多维度的特征。要用直观公式对广义的教学效率概念进行说明的话,教学效率是教学综合效益,即教育综合资源获得的结果。

就目前而言,教学研究领域对效率的分析有着片面性的特征。由于课程教学效率面向的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因而其中涉及的主要元素是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时间是平等的,是每一个学生平等拥有的学习资源。而时间效率通常是容易实现量化分析的。但是,效率整体概念在教育研究以及课程评估反馈当中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非实践性的教育资源价值进行评估与研究时,我们需要从广义范围内来理解课堂效率。而在这里将着重从教学与学习这两个方面着手探究大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范围之内,数学可以称作是人类宝贵的智慧财富。首先,数学是一种文化要素,而大学教育之所以将数学放在突出位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数学是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载体。第三,数学为科学美学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大学数学教育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怎样提高数学教育效率,成了影响学生知识与技能发展和整体素质进步的根基。

大学数学教育的效率是指随着数学大学教育的进步,学习数学整体效应的时间利用率,也就是学生的成长水平。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成长和发展不单单体现在学生的数学能力上,还体现在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上。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教育并不能够把全部的知识技能都教给学生,大学教育关注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根本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研究大学数学教育效率的重要性,主要是及时发现和改进教育实践当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如缺乏对教学效率的关注、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教学方法落后等。通过研究大学数学教育的效率,我们努力提高高校的整体效率意识,为教学过程和评估制定适当的评估原则和方法,在教育实践当中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从而探究怎样提升教学效率。将研究获得的教学效率提升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