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的内容
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案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有些教师喜欢写出详细的教案。而有些教师则喜欢写出几条作为备忘,这主要取决于教师自己的习惯做法、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对教案的管理要求。
一般情况下,教案要反映出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的具体安排与思考,因此,在着手写教案之前,应充分考虑好下列问题: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②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③怎样引入本节课的课题?④如何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⑤如何解决教学难点问题?⑥何时提问?⑦提问的对象、内容是什么?⑧教学各环节所需时间分别为多少?⑨各环节之间如何承上启下,过渡自然?配置哪些例题、练习题和作业题?⑩讲解例题和进行练习的目的是什么?考虑好上述问题之后,可着手编写教案。教案有详略之分,但一般都包括说明、教学过程、注记三部分。
(一)说明部分
教案的说明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授课班级、授课时间;②课题即本节课的名称必要时说明是什么内容的第几课时;③教学目标:说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的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④课型说明:本节课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⑤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⑥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说明教学中使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用具。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及其呈现顺序、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等。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过程。比如,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复习导引、讲解新课、学生探究、巩固练习等环节。对于教学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还应配有相应的板书设计。
(三)注记
注记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的补充说明,比如,设计出的教学过程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修正;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倘若时间充裕,可以补充哪些内容的教学内容等;②课后,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反思,包括教案实施情况、教学中的优缺点、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解题中的特殊解法或普遍错误以及教师的体会与感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