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选题的原则
数学建模教学效果和题目选择是否合理恰当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应用的数学建模材料有很多,专门针对数学建模教育的教材非常丰富,但是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材料与教材,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取舍。建模教学选题应该严格遵照以下几项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题目必须有研究价值,要么是解释了实际问题或数学现象,让人们能在认知方面获得收获,要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锻炼。比如,开放性问题、实际应用题等。具备研究价值的选题还要有开放性,同时在角度定位、目标确定、切入点确定、过程安排、方法选择应用等多个方面都必须机动灵活,且能够展示学生、教师的特长,并让师生拥有才干发挥的充分空间。假如数学问题和现实有很大距离的话,会给人一种乏味单调以及难以理解的感受,因此建模选题要有生活气息,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来自他们的亲身经历。选题尽量要有时效性特征,要选择可以直接形成对科技进步、经济建设或生产生活学习有价值的题目,让建模题目能在思想方面彰显时代精神。
(二)以问题为中心原则
正所谓学贵有疑,思维产生的起点就是问题。而研究性学习是围绕问题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那么建模题目在内容选择方面,必须把问题作为中心。设计的选题可以是从教材中延伸而来的,可以是从课外的一些数学材料中获得的,可以来自单学科或跨学科,可以是偏向生活实践的,也可以偏向学术。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根本载体。在给学生展示建模课题之后,会为其营造问题情境,这个情形就需要让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探寻深层次的解题特点。利用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思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选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发挥机会。在建模问题中,涉及的条件内容应该是隐藏其中的,给出的其他资料要是原始资料,如电视杂志中的直接新闻信息,可以是政府工作报告,也可以是统计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