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二、虚拟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由以上分析作为根据和保障,我们将虚拟创新教学模式的特征总结出如下四点: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有了虚拟创新模式的助推,数学教师不再是教材代言人,可以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的突出作用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以及创新的主人,拥有自主权、自决权与自探权。毋庸置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差异是永远存在的,要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为学生创造层次性知识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在每堂课上运用一刀切的方法,而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朝着个性化的方向进步,达成差异化目标。也就是从整体角度出发调控教学进度,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落实教育目标;从微观上进入学生群体,抓住有利时机,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同时吸纳学生给予诸多反馈信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以及意志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关爱,重塑信心,奋起直追,向着优等生转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成教育任务,同时还可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获得更好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领会创新方法

创造教育家托兰斯在其一系列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要保证创造教育收获成功,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激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一进程中,不单要引导学生学会,还需要让学生会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用科学化方法与观点获得收获,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问题的思索与探究。学习是教学的根基所在,而学法是教法必不可少的根据。掌握科学化的学法,提升学习能力,远远比学习教材中有些内容更重要。在虚拟创新教育进程中,一方面,教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角色,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指导,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运用个别辅导方法帮助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结合实际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自学方式,进而让广大学生拥有独立自主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各自层次范围内创新素质的发展。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把认知领域知识划分成三个种类,分别是陈述性、程序性以及策略性知识。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策略性知识的应用方法,也就是教给学生怎样获得知识,让学生能够科学高效地自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师与教材传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的绝大多数属于陈述性知识,还有一部分是程序性知识。而这些内容只能为创新提供基础,无法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针对不同问题,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拓展,事实上,这正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过程。学生可以在丰富问题解决技能的前提下把握学习策略,学会思维控制与运用方法,开展创造性的学习,将学习活动引向更高层次。

(三)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其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教师为中心建立的师生关系,第二个阶段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第三个阶段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伴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新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大量教育者开始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提出疑问。在提出了很多个别化教学方法之后,原有的教育秩序已经逐步被打破,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有所降低,学生不再受教师的约束与束缚,重新获得了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出现在现有的教育条件下,事实上是一种折中思想,目前已然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育观替代。未来教师角色应该是这样的:教师的职责更少地放在传授知识上,更多地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上;安排好创造性实践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活动设置;师生之间彼此了解,对学生实施积极影响。在查理斯和艾伦伯格看来,如今我们所处的21世纪拥有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的显著特征。这些特点的存在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全面变革的诉求,而传统学习方式也在向着创新学习转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彻底打破传统课堂,不再将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而是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与参与组织者,教师需要不断提升适应性以及灵活性,更加协调有序地处理好教育工作。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设计不管在时空还是内容方面,抑或是学习策略方面,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不再被动式地学习,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所承担的任务则是把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征,立足学生差异,提出因材施教法,引导学生认知方法。因此,教师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这门学科非常严谨,知道和不知道存在着非常明确的界限,因为教师在知识、能力、阅历、经验等诸多方面都优于学生,很多时候会在教学时产生师生距离感和隔阂感。传统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而虚拟创新的教育模式则能够弥补这些缺陷,让学生可以建立亲密互动的良好关系。教材和教师设计的教案是教授数学知识的基础载体,发挥的是引导学生思路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不必重新论述,学生可通过自己的能力读懂教材,更不用替代学生自主思考。学生有了教师的耐心指导,把自学作为主要途径,同时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练习、阅读、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适应虚拟创新教育的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