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方案的格式

二、数学教学方案的格式

教案是个人化、情景化的产物,它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目标以及不同的情景而有所不同,因此,教案的格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教案的格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本类,即把教案的内容依次写出;另一类是表格式,即用表格的形式来反映教案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名称

说明该课题的名称,可以是某个具体知识点的名称,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的名称,也可能是某次专题活动的专题名称。

(二)课题概述

说明学科和年级;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概述学习内容;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对该课题预计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简要描述学习结果,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描述潜在的学习结果,描述这门课将鼓励哪种思考方式或交流技能等,如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妥协让步的交流技能。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变量、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方面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五)学习内容分析

根据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学习者等的分析,设计能够使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包括各种类型,比如:①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②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③对所创建的事物进行总结;④有待分析的复杂事物或事件;⑤就某个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⑥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六)资源

一方面,介绍学习者可用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资源,例如:①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②学科系列教材;③学科百科全书;④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⑤可用的多媒体课件;⑥学校图书馆里特定的参考资料;⑦参考网址。

(七)教学活动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①根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真实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情境。比如通过录像带再现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真实的情境;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设置角色扮演的情境等;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递—接受式、发现式等;③设计自主学习策略。可选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很多教练策略、建模策略、支架与淡出策略、反思策略、支架策略、启发式策略、探索式策略、自我反悔策略、角色扮演策略、讨论策略、竞争策略、协同策略、伙伴策略、学徒策略、抛锚策略、随机进入策略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做不同的设计;④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八)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九)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把思路拓展到其他内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