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孩子”这个东西真是很难琢磨,他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明明是从我身体里分裂出去的,但我什么也决定不了。从他的长相到性格,从他的兴趣爱好到学习成绩,我只能做出期望,能不能落实全靠他自己了。比如说我期望他长高长胖,可他就是不爱吃饭,急不急人。
现在图书市场最火的是各种育儿书籍,教你怎么教孩子。但是一个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说,有的作者自己连孩子都没生,只是根据各种理论知识来写育儿书。还有各大微信公众号,从孩子刚出生到入学都有人在写,教你每一步该怎么办。我妈时不时就转发一条微信爆文给我,叫我好好学习,检讨自己。
其实从孩子生出来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检讨自己,顺便帮我爸妈检讨了一下,帮整个教育制度也检讨了一下。毕竟这么多年的教育都没告诉我,女人要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和责任。以前只管念书,大家都喊着男女平等,女孩和男孩一起竞争,曾经我也是春风得意的。一朝毕业踏入社会,迎接我们的是残酷的现实。进入婚姻后,更多的打击接踵而来。没有人教过女孩们,无论你多坚强独立,将来都要为人妻为人母,要相夫教子。对选择不结婚的女性,我无比崇拜。但有恶人想出了“剩女”这个词,更可恶的是这个词还被大众接受了。
早在2010 年,一位网络作家因为产后抑郁症自杀了。我只和她说过几句话,回头想想这个人没了,我的触动特别大。当时她的孩子快满一岁了,按理说已经过了生理抑郁期。家人都没察觉出来,枕边人、父母亲,都以为她只不过是脾气坏。一天午后,她喂完奶,把孩子放在床上,毫无征兆地就爬上窗户跳了下去。她曾经向编辑倾诉过,她想边带孩子边写小说,可家人说,写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又不要你赚钱养家,你的任务是好好带孩子。不过是一句话,却埋下了一颗悲剧的种子。
因此,我对产后抑郁症早有防范,并很艰辛地度过了。在抑郁期,别人是无法理解你的——内心有猛兽在咆哮,只有自己听得见。亲妈都对我说,你就是想太多了。我跟李先生提离婚,孩子我不要了,我打算一个人走掉。幸好,李先生的情商又超常发挥了,他说,你就别想带孩子的事了,安心写东西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顺利地转移了注意力,每天写点字。当然那段时间写的东西是不能拿出来看的,常常思维混乱,不知所云。
近年,接二连三的女作家患上抑郁症,其中也不乏名利双收的。写作这条路很辛苦,女人这条路也很辛苦。女作家在网络上经受各种评论和非议,生活里不见得可以省心省力。前些天,有评论说我这几年进入了创作低谷。大雪为我鸣不平,毕竟我们写的剧本摞起来也有一尺高了。可我觉得这评论很现实。我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家庭,剩下的才用来写作,不管怎么样,我尽力了。
在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各种“阶级固化论”层出不穷,我也曾思考如何为孩子打算。其实去北京发展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和家人沟通,希望得到支持。但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反对,他们把选择权交给我。我突然觉得很安心,在这个家里,所有人都信任我,我是不可或缺的,是被需要的。外面那些事,谁都可以做;外面那些钱,谁都可以赚;没什么非我不可。美丽新世界是属于他们的,眼下的小世界才是我自己的。
前些日子,天气转凉,孩子反复高烧,我守着他整夜睡不着。昏黄的灯光照在他脸上,我能看到一层细细的绒毛,他就像只幼兽。因为生病的缘故,他更加娇气,双手紧紧攀着我的胳膊。没错,他影响了我的创作生涯。没错,为了他我什么都愿意付出。可是,假如我以爱之名离开他去别的地方谋求发展,那这场分离对小小的他来说是一场灾难吧。即使若干年以后我为他挣得了名利地位,但我会错过他的整个童年,这一点也不划算。家庭对事业,无招胜有招。
说起来,我和大雪其实都没真正考虑过去北京发展,这也是我们的共性。她说北京的空气不好,一去就浑身不舒服。我说北京的小龙虾太贵,可我一次能吃三四斤。所以我们就活该窝在五线城市里过着一眼就望到退休的稳定生活。到后来我们会发现,任何生命旅途都不会是一场浪费。
经过上次卖版权失败后,我和大雪商量着回归写网络小说,于是我让大雪去打听。她又传来捷报,说某手机App 阅读的收入很高,榜上的作家月收入十几万元。然而签约的条件是,上推荐时每天要更新一万字,总字数最低六十万,最好在一百万字以上。听到收入,我们的眼睛都在放光,听到要求,心情瞬间就黯淡下来。
我又找到一个曾经带过我的编辑打听她所在网站的近况。她听说我想签约,表现得十分热情,和我聊了一下午。最后聊到关键点,问我打算写个什么题材的小说。我不假思索地答道:软科幻。然后是一阵诡异的沉默。我意识到我肯定说错了什么,忙说:“只是初步想法,还没开始写。”编辑显然松了口气,劝我说:“现在你可以多看看我们网站的红文,要迎合读者的口味。”我马上去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个关系不错的姑娘听说了,好心告诉我,有个新开的网站待遇不错,她已经签了。通过介绍,我加上了编辑初步聊一聊。我问什么题材比较受欢迎,编辑一口咬定:“女频这边就是总裁文,除了总裁文,其他都不行。”
我只好感慨年纪大写不动了,还是让年轻人去折腾吧。在创作领域中,跟风是永远跟不上的,不如跟随自己的内心,至少还能自娱自乐。我决定还是窝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随便赚点钱花,适时带着家人去旅行,尝尝别处的小龙虾。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稿约,还有吃和远方。
发表于《星火》2017 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