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时代迅猛地发展着,我们的头顶每天都像被一台大型搅拌机飞速地翻腾,难有一丝蔚蓝。这是一个最不缺“神”的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推崇一种独立、享受和洒脱的生活模样,仿佛有了这样的生活就达成了一种高配的理想。男神女神们只需要盘腿而坐,拈花微笑,就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通透,对这样的词语我总是持有一种本能的怀疑。当拨开潮流、消费、人设、流量、包装的层层泡沫,终还是抵达让人无比眼熟的那两个字:名利。天下熙熙,食色,性也。“神”屹立的稳固度,区别只在于包装的精细度,有的拙劣,有的高端,而有的神不知鬼不觉。人群攒动的热搜和论坛里,售卖着一筐又一筐瓤红皮绿的瓜。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幻灭感格外丰富的时代?
回到最初的问题:有什么是真正不死的吗?有人开始适应荒凉与虚无,投入剧目中的表演;也有人不死心,被远方似有若无的信号所诱惑,走进深山、走进大海,走进繁华的都市;当然也有人和我一样,走进旷野。
旷野,从万古洪荒中铺展而来,历经了朝朝代代的兴衰,被烈日炙烤,被风雨暴注,被野火焚烧,今日依旧将怀抱无限敞开着,生生不息。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这颗星球上始终留有一片片旷野,拽住时间的脚步,让生命接受天道人心的审问。神不轻易降临,幽灵却不吝啬登场。
旷野中的人,如果有幸可以和一位幽灵共情,也许,可以生出一种幽灵的视角——跳脱一具肉体、一层关系、一段历史、一颗星球,回归一个最朴素的命题:秩序。神存于秩序之中,秩序存在人的心里。在追逐唯美和轻盈的时尚里,总还需要有那么一些人,逆流而上,把崇高和严肃这样老掉牙的字眼刻在心上,践履躬行。
我终于明白:比扮演通透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独立从何而来;比获得多少更值得借鉴的,是我们能以多少良知、怜悯和魄力来填充自己的生命。
忽又想起了小时候,想起那个扎两个羊角辫的小姑娘。每一年的四月,她都要行经很长的一段原野走到外公家。大人们在前面聊天,谈正事儿,她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像是放飞的鸟儿,一会儿把枯枝折断,将鼻子贴近深嗅它的芬芳,一会儿为出岫的一朵白云心旌荡漾。童年,似乎就是大人们交在后背的手和她不断迷失、追赶的那一段又一段田野的距离。
时间过去很多年,她再一次被召唤进一片旷野。脚步不复儿时的雀跃,曾经提出的疑问,也没有得到全部的解答。只是每一次从那轻柔的耳语中归来,她都觉得,呼吸得到了再一次均匀,行走尘世的步调得到了一次微小的修正与更新。
发表于《星火》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