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病例1:刘某,女,25岁,已婚,2005年11月8日初诊。

主诉:月经紊乱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半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提前而至,每次提前10天左右,量稍多,色淡红,质稀,无块,行经7天干净,经行时伴头晕,体倦乏力,小腹空坠,大便溏薄,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2005年10月25日。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量中,色白,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包块,无压痛。B超提示:子宫常大,双附件未见异常。

诊断:月经先期(脾虚型)。

治法:益气健脾。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党参15g,黄芪30g,柴胡10g,白术15g,陈皮6g,升麻6g,炙甘草5g,当归10g,菟丝子10g,川续断10g,砂仁10g。7剂,日1剂,水煎服。

2005年11月15日二诊:月经尚未来潮,精神尚可,胃纳较前好,舌质仍淡,苔薄白,脉细。继续守前方,7剂,日1剂,水煎服。

2005年11月28日三诊:患者诉服前方5剂后月经来潮,本次月经较前提前5天,量仍稍多,经色较前鲜红,仍7天干净,行经时头晕体倦等症大为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仍细。嘱继续服前方7剂后,改服附子理中丸两个月。

3个月后再见其人,患者谓月经已经正常。

按:本案患者月经提前伴头晕、体倦乏力、小腹空坠、大便溏薄、纳差等症状,均为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及气血生化失常所致。方选补中益气汤正好切中其病机,方中柴胡、黄芪、升麻益气升举,与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同用,达到补气摄血的作用;用当归是防柴胡、升麻升散太过;用陈皮以防黄芪、党参补气有而气滞;加菟丝子、川续断以补先天而养后天;加砂仁进一步防柴胡、升麻升举太过,取土能覆火之意。全方升而不散,补而不滞,使脾气健运,生化有常,气能摄血,故月经能恢复正常。

病例2:陈某,女,28岁,已婚,2004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月经紊乱4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4个月前人工流产后月经即不正常,常一月两潮,量不多,5天干净,经色暗淡,质稀薄,无血块,行经时自觉腰酸膝软,平时头晕耳鸣,精神不振,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纳呆,便溏。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2004年5月20日。现月经已来潮,较前次提前11天,今为月经第2天,量不多,前症仍在,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尺脉沉。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未见异常。

诊断:月经先期(脾肾两虚型)。

治法:补肾健脾,固冲调经。

处方:固阴煎加减。

菟丝子12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生党参15g,山药15g,炙甘草5g,五味子5g,远志10g,淫羊藿10g,仙茅10g,益智仁15g,艾叶10g,白术10g。7剂,日1剂,水煎服。

2004年6月17日二诊:月经已干净,腰酸消失,仍头晕,时有耳鸣,食欲不振。上方去艾叶,加南山楂20g。7剂,日1剂,水煎服。

2004年6月14日三诊:无阴道流血,头晕耳鸣等症状明显减轻,胃纳较前好,精神转佳,大便成形,日解1次。继续守前方治疗。

2004年6月30日四诊:月经提前8天来潮,量中,色较前鲜红,行经时无明显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守上方去山楂继续巩固治疗,两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

按:本案例为人工流产后月经紊乱,人工流产损伤肾气,肾虚冲任受损,经血妄行,故月经提前而至。气虚便是寒,阳气不足,血不能变化而赤,故经色淡而质薄。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精神不振、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更是肾阳不足的表现,肾阳虚弱不能温煦脾阳而致脾肾两虚,故同时还见纳呆、便溏等症。方中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生党参、山药、炙甘草健脾和中,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调节月经周期。初诊时因患者正是月经期,故加艾叶以暖宫止血,加淫羊藿、仙茅、益智仁以加强其补肾温阳的作用。二诊中加山楂以健胃消食。全方健脾补肾、固冲调经,故用之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