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灸、拔罐
2025年08月10日
(二)针灸、拔罐
针刺可直达病所,疏通经络,宣导气血,激发经气,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病所周围组织营养,对消除疼痛有较好的效果。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预防保健的作用。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充血,可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濡养组织皮毛,同时通过经络使脏腑器官得到营养,鼓舞振奋人体气血。
常用的穴位有阳陵泉、曲池、命门、肩髃、合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肝俞、脾俞、肾俞及阿是穴。
穴位常规消毒,每次选取5~6个穴位,用0.35×5.0mm毫针针刺。直刺针处得气后,可直接用闪火法将火罐扣吸其处;斜刺针处施用手法得气后拔针,然后用闪火法拔罐,留罐20分钟。闪火法拔罐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可温经散寒,同时可吸出瘀血,既可降低局部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又可随血排出一部分致痛物质,给邪以出路,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
选择针刺、艾灸、拔罐或各种治法联合应用,以及手法的强弱补泻,当随患者的体质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凡是虚证多采用单灸不针或针上加灸之法,实证则多采用单针不灸,手法则以泻法为主,对于虚实夹杂之证则针灸并用、补泻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