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隋代《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本病是因为“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唐代《经效产宝》则认为“气血虚弱,经络不调”为缺乳的病因。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分虚实论缺乳:“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对后世研究缺乳颇有启迪。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妇人有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清代《傅青主女科》云:“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是气与血之两涸乎?夫乳乃气血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现代学者认为,产后缺乳的病机大多为气血虚弱,生化不足,无乳可下,或肝气郁结,乳脉壅塞,乳不得下。陈慧侬教授非常赞同以上观点,认为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