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病不忘虚为本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脾为后天之本,司运化而生气血。经血本于肾,只有肾气旺盛,冲任通调,月事才能如期而下。经者,血也,血由脾胃运化而生,只有脾气健运,气血才能生化有源。若肾气虚弱,则难以按期催动月信来潮;脾失健运,则不能化生气血。脾肾二脏,和月经之正常与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陈慧侬教授认为,大凡月经后期者,无论有无肾虚或脾虚表现,一般多在处方中加入或多或少的健脾补肾药,特别是补肾药物更为必用之品。因为阴血下行必赖肾之阳气鼓动,在处方中加入温肾补肾之品,阳盛则能动血,每可明显提高疗效。《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说:“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常用的健脾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等,常用的温肾补肾药物有菟丝子、巴戟天、杜仲、淫羊藿、仙茅等,随其病机与兼症的变化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