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说法不一。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恶阻候》中指出:“此由妇人元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挟之,而有娠也。”提出素体不足,感受风冷,兼之有孕系本病的主要原因。朱丹溪说:“凡孕二三月间,吐逆不食,或心中烦闷,此乃气血积聚以养胎元,精血内郁,秽浊之气上攻于胃。”认为本病由气血凝滞所致。陈良甫认为“胃气怯弱,中脘停痰”,主张本病由停痰积饮引起。《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恶阻多由胃虚气滞,然亦有素本不虚,而忽受胎妊,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为呕逆等证。”清代《傅青主女科》认为是由于“肝血太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

中医学认为,妊娠以后阴血聚以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影响气机的调达,如果因体质关系或受某些致病因素影响,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则发生本病。本病常见的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以上两种证型若失治误治,均可导致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