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经不调

4.月经不调

陈某,女,38岁,2003年9月10日初。

主诉:主诉月经紊乱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半年前始月经开始紊乱,以行经期延长为主,10余天方净,量中等,月经周期22~23天,头几天经血点滴而下,色淡,质稀,4~5天后正式行经,伴头晕,体倦乏力,肢软,纳差。刻诊:月经第7天,经血量中等,色淡红,无块,面色萎黄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妇科检查:外阴血染,阴道通畅,见中等量积血,色淡红,宫颈光滑。B超: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经期延长(气虚型)。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处方:举元煎加减。

党参20g,黄芪15g,白术10g,升麻6g,岗稔根12g,地稔根12g,益母草15g,两面针10g,炙甘草5g。日1剂,水煎服。

2003年9月15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3天后血止,但头晕、体倦乏力、肢软、纳差等症仍在。继续给予举元煎合理中汤加减治疗月余,月经恢复正常而愈。

按:本病例经期延长达10余天方净,且经色淡,质稀,伴头晕,体倦乏力,肢软,纳差等,辨证为气虚型无疑。举元煎具有升举阳气、益气摄取血的作用,方中柴胡、升麻升阳举陷;黄芪大补元气,与升、柴同用,有益气以摄血归经的作用;白术健脾益气;炙甘草健脾和中;岗稔根、地稔根收敛止血;气虚则血行迟滞,易凝滞成瘀,故用益母草以化瘀止血;加两面针疏肝理气,以防黄芪补气太过而气滞。全方虽药不多,但益气、止血、化瘀、理气均照顾得到,故用之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