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李某,女,28岁,2006年11月6日初诊。
主诉:婚后未避孕未怀孕3年。
现病史:患者诉4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稀发,周期为45天至3个月,行经量少,色红夹小血块,经行下腹隐痛,经期尚正常。结婚3年,有生育要求,未避孕未怀孕。末次月经2006年10月15日,用黄体酮注射液后来潮,孕0产0,其丈夫精液检查无异常。2006年8月在外院检查性激素:LH 35mIU/mL,FSH 9mIU/mL。B超提示: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双侧卵巢增大,双侧卵巢切面卵泡数大于10个,卵泡最大8mm×6mm。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曾用氯米芬及HCG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今要求中药治疗来诊。刻诊:月经周期第22天,自觉腰膝酸软,头晕乏力,心烦,夜眠差,梦多易醒,盗汗,带下量多色黄,口干纳少,小便调,大便结,舌质红伴少许瘀点,苔少,脉弦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毛密集连及肛门,阴道无异常,宫颈光,宫体后位,正常大,活动好,两侧附件均触及卵巢。
诊断:①多囊卵巢综合征;②原发性不孕症(肾阴虚夹瘀型)。
治法:补肾益精,活血化瘀。
处方:鹿角胶15g(烊化),香附10g,牛膝10g,龟板15g,桃仁10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黄精15g,泽兰15g,莪术15g,郁金15g,皂角刺10g。15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11月22日二诊:月经未来潮,时有乳房胀痛,头晕,腰膝酸软,白带不多,色白,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质红伴少许瘀点,苔白,脉滑细。上方去黄精、泽兰、郁金、龟板,加益母草15g、红花6g。7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12月5日三诊:月经昨日(12月4日)来潮,量少,色暗,夹血块,伴下腹隐痛,乳房胀痛,舌质暗红伴少许瘀点,苔白,脉滑细。药用川续断15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菟丝子15g,益母草15g,炙甘草5g,白芍10g,熟地黄15g。5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12月11日四诊:月经6天干净,自觉无不适,舌脉同前。治以补肾益精、调养气血,方用自拟归肾丸加减。药用山茱萸15g,山药15g,枸杞子15g,熟地黄10g,党参20g,巴戟天15g,菟丝子15g,当归15g,白芍15g,鹿角胶15g(烊化),龟板胶20g(烊化)。10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12月22日五诊:白带增多,少许透明拉丝状,舌质淡红伴少许瘀点,苔白,脉细。治以行气养血活血。药用当归10g,白芍10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川芎10g,熟地黄15g,皂角刺10g,丹参15g,川续断15g,杜仲10g。3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12月25日六诊:一般情况好,时有腰酸,舌脉同前。治以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方用右归丸加减。药用当归15g,白芍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党参20g,白术15g,鹿角胶15g(烊化),菟丝子15g,川续断15g,仙茅15g,杜仲15g,肉桂5g。10剂,水煎服,日1剂。
以后按照上述方法调理半年,月经能按时来潮,于2007年10月妊娠。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内分泌原因之一,多因肾虚精血不足,瘀血内结,痰湿蕴阻,经脉闭塞所致。该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涉及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并有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使肾-天葵-冲任调节功能紊乱。其中肾虚是发病关键,痰湿、瘀血内阻为其常见的病理环节。数种病因病机常相互错杂并存,导致多种症状同时出现。陈慧侬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以补肾为基本治疗法则分期论治。
用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优点是服药方便,促排卵见效快,排卵率高。其存在的问题是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流产率高、发生卵巢过度刺激征可能,以及部分患者对氯米芬抵抗等,这些问题目前尚没有良好的对策。中药的补肾药可通过性腺轴、肾上腺进行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起到降低雄激素、促排卵的作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排卵期应用理气活血药物非常重要和关键。据现代研究,活血化瘀药物能调节卵巢酶系统而作用于卵巢包膜,使增厚的卵巢包膜变薄,增大的卵巢恢复正常,从而有利于卵子排出,减少卵泡黄素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