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王某,女,31岁,已婚,2005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月经停闭1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3年前顺产一女婴,产后哺乳6个月,此后月经恢复,但月经错后,开始2~3个月一行,后来逐渐发展为半年一行,甚至不能自主行经,现月经停闭已1年。既往月经规律,14岁初潮,周期26~28天,经期3~5天,量中等,色暗红,无经行腹痛,孕3产1。查体:面色晦暗,精神较差,形体偏瘦,头发焦枯无光泽,食纳、二便尚正常,夜寐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妇科查体: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畅,分泌物少,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常大,质软,活动度可,左侧附件增厚,右侧未触及异常。B超提示:子宫后位,大小正常,双侧卵巢未见异常。性激素检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98.73mIU/mL,促黄体生成激素(LH)60.48mIU/mL,垂体泌乳素(PRL)18.51ng/mL,雌二醇(E2)19.27pg/mL,孕酮(P)0.14ng/mL,睾酮(T)24.39ng/dL。
诊断:卵巢早衰(肾精亏损、冲任气血衰少型)。
治法:温经活血,补益冲任。
处方:温经汤加味。
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枸杞子12g,菟丝子20g,吴茱萸5g,淫羊藿10g,补骨脂10g,人参10g,阿胶10g(烊化),制半夏10g,生姜10g,紫河车10g,鹿角霜10g。先服14剂,并嘱测基础体温观察。
服药后患者精神好转,白带增多,适时加入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引血下行之品。两个月后患者月经复潮,效不更方,继用原方按照子宫生理藏泻时段,进行加减调整药物。服药半年月事渐转规律,基础体温出现双相。
按:《金匮要略》的温经汤又称大温经汤。温经汤之主治前贤多有论述,例如曹颖甫在《金匮要略发微》中指出:“此为调经统治之方,凡久不受胎,经来先期后期,或经行腹痛,或见紫黑,或淡如黄浊之水,施治无不愈者。”《医宗金鉴》谓:“凡胞中虚寒,一切经病,皆因经水来多,胞虚受寒所致,或因受寒过期不行,小腹冷痛者,宜大温经汤。”可见,温经汤的主治及功效颇多,尤其在调经方面疗效非凡。本方吴茱萸、鹿角霜、生姜暖宫,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和营祛瘀,制半夏和胃降逆,人参补益中气,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补肾生精。本方配伍严谨,药多而不杂,具有温经散寒而不燥、活血化瘀而不峻、补益冲任而不滞等特点及综合功能,因方证相配,故取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