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李某,女,27岁,2008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停经5月余,反复呕吐4月余,加重15天。

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正常,末次月经2007年9月5日,停经32天时自测尿HCG(+),妊娠约35天时出现恶心呕吐、纳差。曾三次因呕吐甚、不能进食住院治疗,每次入院均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清涎、酸苦水,不欲进食,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四肢乏力,倦怠,大小便少,消瘦。入院后经补液等治疗,症状稍缓解出院,出院后则症状加剧又复住院。此次严重呕吐已15天,有放弃妊娠的打算,经朋友介绍来诊。刻诊:干呕、呕吐频繁,食入即吐,不食亦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清涎,时有酸苦水,内带有暗红色血丝,消瘦,乏力,懒言,面色苍白,尿少,4天未解大便,因呕吐日夜均不能入睡,舌红,苔少,脉细数。14岁初潮,4~6天/34天,经量中,色暗红,少许血块,无痛经,已婚,孕2产0,两年前孕3月余时因呕吐甚行引产术,有慢性胃炎病史5年。查体:体温36.3℃,心率96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0/70mmHg,神清,精神差,面色苍白,表情痛苦,消瘦,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稍膨隆,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尿常规:酮体(+++),蛋白(+)。

诊断:妊娠恶阻(脾胃虚弱、气阴两伤型)。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处理:①住院治疗,予急查电解质及肝肾功能。②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予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③葫芦茶10g,泡水频服。④清淡饮食。⑤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2008年3月21日二诊:呕吐稍有缓解,夜间能入睡3~4小时,但仍不能进食,食入即吐,闻到食物气味即欲吐或呕吐,乏力,胸闷,无发热,舌脉同前。继续补液及泡服葫芦茶,并嘱家属用姜半夏30g煎水后去药渣,加入鲜怀山药200g,熬至稀糊状,加少许盐,喂患者少量频服。

2008年3月24日三诊:呕吐明显减少,精神稍有好转,纳差,不欲饮食,昨日解大便1次,补液后尿量正常,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药用党参20g,玉竹10g,木香10g,茯苓10g,白术10g,旋覆花10g(包煎),姜半夏10g,砂仁6g,生姜3片。5剂,水煎服,日1剂。嘱清淡易消化饮食,每次进餐前胃脘部拔火罐,停留30分钟。

2008年3月29日四诊:每天呕吐4~5次,均为胃内容物,每餐能进米粥半碗,每天进食五餐,精神尚可,面色稍红润,眠好,二便调,舌脉同前。复查尿常规:酮体(-),蛋白(-)。减少补液量,鼓励患者进食。中药守上方,5剂,日1剂,水煎服,以善其后。

2008年4月4日五诊:偶有呕吐,已停用补液,纳好,眠好,二便调。继予内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5剂,隔日1剂,病获痊愈。

孕妇于2008年6月22日剖宫产一女婴,婴儿发育无异常。

按:本案证势笃急,然陈慧侬教授辨证经纬有序。妊娠后,经血不泻,阴血下聚子宫以养胎,冲脉之气盛,冲气循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加之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故呕吐频作。呕吐日久,伤阴伤气,出现气阴两伤之象。患者一诊时呕吐甚,浆水不能进,尿酮体(+++),予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葫芦茶为民间常用的草药,有消积利湿作用,《本草求原》云:“(葫芦茶)消食,杀虫,治五疳,退黄疸,作茶饮妙。”呕吐稍改善后予薯蓣半夏粥健脾降逆止呕,此方由山药及半夏组成。怀山药味甘平,其性收涩,补而能敛,益气养阴,补脾肾,属蔬菜类,无药味,对于呕吐甚、闻及药味就吐的患者能易于下咽。半夏,《本草备要》谓之“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和胃健脾,补肝润肾”,《得配本草》称之为“止呕之圣药”,其下逆气、止烦呕之功卓著。二药相伍,则补中有疏,补而不滞。薯蓣半夏粥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此方考虑到妊娠恶阻患者的特殊性,强调服用要“频而少”,意在时时顾及胃气。三诊时呕吐明显缓解,能进食少许食物,药液也能进食少许,辨证为脾胃虚弱证恶阻,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配合饭前拔火罐疗法,则诸症好转,呕恶均瘥,纳谷渐进,精神来复。后又稍事调理,继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资巩固,终收全功。

妊娠恶阻的患者以呕吐为主症,食进则吐,不进亦吐,甚至闻及食物或药物的气味也呕吐,药物或食物很难进入患者的胃中,有时即使勉强服下,旋即又吐出。只因此时胃气稍经触动即可上逆,即便是饮白开水也可致呕吐,颇使医者棘手。所以,对于妊娠恶阻的患者,除辨证准确之外,选药及服用方法都要十分讲究,组方不要选用气味大的药物,服药要以少量多次呷服为宜。中医治病当如古训所言:“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