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病例1:唐某,女,28岁,已婚,2004年7月12初诊。

主诉:月经量异常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半年前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逐渐减少,行经仅1~2天,每天仅用卫生护垫1~2片即可,伴月经周期错后,38~50天一潮,色暗黑,经行时小腹疼痛。末次月经2004年6月3日,现停经39天,月经尚未来潮,自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略涩。孕2产0,现避孕套避孕。查尿HCG(-)。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未见明显增大,双附件未及包块,无压痛。

诊断:月经后期并月经过少(肾虚型)。

治法:填精养血调经。

处方:养精种玉汤合寿胎丸加减。

熟地黄20g,当归12g,白芍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川续断12g,桑寄生10g,鹿角胶10g(烊化),益母草10g,桃仁10g,丹参12g。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2004年7月25日二诊:患者诉服用上方7剂后月经来潮,经量较前稍多,色略转红。守上方去益母草、桃仁、丹参,继续服用20余剂,诸症悉除,月经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患者月经每28天一行。

按:本例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出现月经过少并经期延长,病因乃人工流产术损伤肾气,肾不藏精,精不能生血,以致血海空虚,下之亦少,又肾气不足,血行迟滞,涩滞成瘀,瘀阻冲任,经脉不畅,加重血海空虚而导致本病的发生。精亏血少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故以养精种玉汤合寿胎丸加减治疗。养精种玉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不特补血而纯于生血填精,使肝血盈满,肾精充盛。气血化生有源,冲任通调,广聚脏腑之血依时满溢,使精充血盛,源泉日丰,则月经自调。方中以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养肝填精,养血益髓;当归入血分,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且味辛可活血化瘀,用之既可行血活血,又可养血,为调经之要药,三药伍之使精充血足;再配白芍养血柔肝,可收养血调经之效。在此基础上再加枸杞子、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鹿角胶补肾以生精,益母草、桃仁、丹参逐瘀通经。全方药物配伍精当,临床用之疗效满意。

病例2:梨某,女,30岁,已婚,2003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逐渐减少3年。

现病史:患者2000年始月经量逐渐减少,每次月经周期仅用纸3~4片即可,经色暗红,质稠,夹黏液,无血块,行经时无腹痛、腰酸等,但形体肥胖,纳呆胸闷,口干不欲饮,白带量多,色黄,黏腻,无臭,舌质淡,尖红,苔腻,略黄,脉弦滑。月经周期正常,行经3天干净,孕2产0,末次月经2003年5月27日。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量中,色白质黏稠,无臭,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常大,无压痛,双附件未及包块。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曾院外查性激素6项,亦未见异常。

诊断:月经过少(痰湿瘀热型)。

治法:健脾祛湿,佐以清热化瘀。

处方:四妙散加减。

黄柏12g,苍术12g,薏苡仁20g,桃仁10g,牛膝10g,牡丹皮10g,茯苓10g,巴戟天10g,丹参12g。日1剂,水煎服。

2003年6月17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7剂后,白带量稍减,色白,胸闷好转,纳仍差,舌质淡,苔白略厚,脉滑。改用苍附导痰丸加减。药用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10g,甘草5g,苍术10g,香附10g,胆南星5g,桃仁15g,生姜15g,神曲10g,鹿角胶10g(烊化),丹参15g。日1剂,水煎服。

2003年7月30日三诊:患者诉月经于6月25日来潮,经量较前增多,色红,纳食稍增,无胸闷,白带正常,舌质淡,苔白,脉滑。药已对证,在前方基础上略做加减继续服10余剂,经量恢复正常,他症亦除。

按:本例患者月经量减少,夹黏液,并形体肥胖,胸闷纳差,为痰湿阻滞无疑。痰湿的形成可因脾虚水湿运化失常,或肾阳亏虚,蒸腾失司,湿聚而成痰,痰湿郁久易化热,痰湿与血交结,最终导致痰湿瘀结证候。方中黄柏清热除湿,又能补肾坚阴;苍术、薏苡仁、茯苓健脾除湿豁痰;牡丹皮清热化瘀;丹参活血化瘀行滞;巴戟天补肾温阳以治本;牛膝既引药下行,又活血补肾。全方配伍恰当,面面兼顾,故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