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刘某,女,28岁,已婚,2005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未避孕未怀孕5年。

现病史:患者诉结婚5年,夫妻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受孕,已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间断治疗3年余,未效,经朋友介绍求诊于陈慧侬教授。刻诊:平素畏寒,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有腰酸不适,头晕耳鸣,大便稍溏,每日两次,夜尿稍多,每晚2~3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体稍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基础体温:36.2℃。既往体健,无特殊可参病史。13岁初潮,经期5~6天,周期20~28天,末次月经2005年9月19日,月经量偏少,色红,有少许血块,无痛经,白带增多,孕0产0。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触及异常。B超提示:子宫稍小,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性激素检查:黄体生成素和孕激素稍低于正常值,余项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子宫、输卵管显影正常,双输卵管通畅。基础体温测定:不典型双相,高温期上升及下降缓慢,上升幅度0.2℃~0.3℃,高温期持续时间8~9天。配偶精液常规检查无异常。

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黄体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不孕症(肾阳虚型)。

治法:补肾壮阳,调经助孕。

处方:肉桂10g,鹿角霜10g,淫羊藿10g,花蕊石10g,川芎10g,丹参15g,川续断20g,党参20g,皂角刺10g,白术10g,牛膝10g,炙甘草5g。3剂,水煎服,日1剂。

2005年10月5日二诊:患者诉白带增多,呈透明拉丝状,左下腹胀痛,腰酸,大便稍溏,每日1次,夜尿每晚两次,舌脉同前。基础体温:36.5℃。处方:鹿角霜15g,紫河车15g,菟丝子10g,川续断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6g,川芎8g,白芍10g,杜仲10g,太子参20g,艾叶10g。水煎服,日1剂,服至月经来潮。针灸治疗:取关元、气海、中极、子宫、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等穴位,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

2005年10月14日三诊:月经于昨天来潮,量中,色红,少许血块,时有腰酸及下腹隐痛,眠好,二便调,舌脉同前。基础体温:36.3℃。处方:川芎10g,艾叶10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0g,党参20g,当归10g,川续断10g,炙甘草5g,炮姜10g。水煎服,日1剂,服至月经干净。

2005年10月20日四诊:月经于昨日干净,自觉无不适感,一般情况好,舌脉同前。基础体温:36.4℃。处方:菟丝子15g,女贞子15g,紫河车10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20g,淫羊藿10g,当归10g,熟地黄15g,党参20g,香附10g,白术10g,白芍10g。水煎服,日1剂,服至见拉丝样白带。

2005年10月30日五诊:白带增多,呈透明拉丝状。守一诊处方,3剂,水煎服,日1剂。

按上述中药调周序贯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于2005年11月10日月经来潮,月经周期为27天,基础体温上升0.4°C,高温期11天,上升下降仍缓慢。经以上治疗方案治疗5个月,患者2006年4月23日停经36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20天后B超检查示宫内早孕,见胎心。

按:陈慧侬教授认为,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主要机理为肾阳虚、宫寒不孕,在治疗本病时经常应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鹿角霜、鹿角胶等。调周序贯疗法不管对于月经周期的哪一个时期,均注重“后天之本”脾胃,即不忘“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治阳时酌加补阴药物,治阴时酌加补阳药物,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避免“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弊端。针灸疗法中的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有培肾固本、补益精血的功效;气海为任脉要穴,可补肾气而调冲任;中极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膀胱之募,主阴血;《针灸大成》谓子宫穴:“子宫治妇人久无子嗣。”。四穴同用充精生血,且局部直接作用于子宫、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促进其血供,有利于卵泡细胞的成熟、排放。足三里为胃经之要穴,可补益胃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又是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以上诸穴相配,既温养先天肾气以生精,又培补后天脾气以化血,使精充血足,肾气自固,冲任调顺,胞宫得养,故胎孕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