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冯某,女,38岁,已婚,2003年9月9日就诊。
主诉:月经紊乱1年,阴道流血30天。
现病史:患者于去年2月开始出现月经紊乱,周期15天~2个月不等,行经期12~20天,量时多时少,夹血块,曾因阴道流血量多10余天不止住院治疗,当时诊刮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经治疗后月经周期曾正常3个月。此次阴道流血之前,月经曾停闭70天未至,8月9日阴道开始流血,初时量多,时夹有小血块,色暗红,继则量减少,淋漓至今未净。刻诊:阴道流血,量少,色暗红,仍有小血块,伴头晕,心悸,困倦,乏力,动则气短,小腹时有刺痛,纳食一般,二便正常,面色萎黄,眼睑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1年前月经量、色、质无异常。25岁结婚,孕5产2人流3,取环已有两年。B超检查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
诊断:崩漏(气虚血瘀型)。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化瘀止血。
处方: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熟地黄10g,当归10g,炮姜10g,艾叶炭10g,三七粉2g(冲服),益母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5剂血止,此后继续以补中益气汤合寿胎丸加减,连服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
按:本例患者曾孕5产2人流3,多次孕产致肾虚冲任不固,经血妄行,但因阴道流血时间较长,失血则耗气,气虚血运无力易停留成瘀,故肾虚是本病的根本,气虚血瘀是其标。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出血之际当以益气摄血,佐以化瘀止血为要,等血止后才能固本清源,故方选固本止崩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升阳固本;白术健脾资血之源又统血归经;熟地黄滋养阴血,“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佐炮姜既可引血归经,更有补火温阳收敛之妙;且黄芪配当归含有当归补血汤之意,功能补血;熟地黄配当归一阴一阳,补血和血;加三七、艾叶炭、益母草化瘀止血。全方不仅气血两补,使气壮固本以摄血,又有化瘀止血之功,故疗效显著。血止后以补中益汤合寿胎丸加减治疗,乃标本兼顾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