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异位妊娠

2.异位妊娠

李某,女,32岁,已婚,2004年11月5日初诊。

主诉:停经43天,阴道不规则流血7天,左下腹隐痛2天。

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年9月12日,停经后有纳差、欲吐等反应。10月30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许流血,色淡暗,无血块,无肉样物排出。2天前开始出现左下腹部隐痛不适,遂到我院求诊。诊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色淡暗,左下腹部隐痛,呈持续性,小便频数,夜寐欠佳,舌质暗淡,苔白,脉弦而滑。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内见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有少许血自宫口流出,后穹隆不饱满,无宫颈举摆痛,子宫后位,稍大,活动差,宫体无压痛,左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鸽蛋大包块,边界不清,质软,压痛(++),右侧附件区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尿HCG(+),血β-HCG 1840u/L。B超检查提示:宫内未见孕囊,左侧附件区可见一个3cm×2.4cm混合性包块。拟诊异位妊娠(未破损期)收入院。入院后行中药保守治疗。

处方:宫外孕Ⅱ号方加味。

桃仁10g,丹参15g,赤芍10g,三棱10g,莪术10g,广西血竭3g(研粉冲服),急性子5g,蜈蚣1条,天花粉30g。日1剂,水煎服。

1周后复查血HCG降至1095u/L,B超包块未见增大。继续服用上方两周后,HCG降至90u/L,阴道流血基本干净。因患者坚决要求出院,故于患者签字后予带上方出院,两周后门诊复诊,血HCB已降至正常。

按:异位妊娠为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或少腹宿有瘀滞或感受湿热之邪,致冲任阻滞,胞脉不畅,孕卵异位着床而致。未破损期属中医“癥瘕”范畴,治疗宜活血化瘀、消积杀胚,在宫外孕Ⅱ号方基础上辨证施治。方中天花粉、蜈蚣、急性子杀胚散结;三棱、莪术消痛破积;赤芍、桃仁、广西血竭活血化瘀,增强了杀胚、消癥、散结的功效。本方使异位妊娠胚胎发育停止,并促进包块吸收,为以后正常妊娠打下良好基础,尤其适合有生育要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