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瘀血之本,本于肾虚
本病出现于绝经前后的特殊生理时期。《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说明肾气渐衰、冲任脉衰少是围绝经的特殊生理状况。而《景岳全书》在论述肾之阴阳的功能时指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气渐衰则失去对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的濡养和温煦,气血也因肾气渐衰而功能日趋紊乱,血之量、色、流动亦因此而改变,血滞成瘀,瘀血则由此生成。
肾水能化气,肾水不足则血瘀郁结。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明确指出“气生于肾水”“气乃肾中水化之阳”。更年之时肾精不足,化气不利,气弱血行不力,滞结经脉,瘀血由生;精之不足而致血液稠结,血行障碍,瘀阻必生。所以,瘀血之本,本于肾虚,不论肾阴或肾阳衰弱,均可导致血滞成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