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的形成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2.瘀血的形成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肝气的疏泄作用关乎全身气的运塞、血的行涩、津的流止,可调节肺、脾、肾三脏的气机升降,协助津液的输布。另一方面,肝司血海,血藏于肝,肝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的疏泄作用与藏血功能相互协调,肝气疏泄条达,则周身气血流畅,血液运行正常,灌溉脏腑经络,濡养全身,经候如常;若肝气郁结,则气血失和,血脉不畅,易形成血瘀之证。瘀血内结,遇经前和经时冲任气血更加壅滞,即发此疾。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若禀赋不足,命门火衰,或劳逸失度,经行感寒,则致肾阳虚弱,温煦无力,血行不畅;且阳虚生内寒,寒与血凝,则可形成瘀血。若先天不足,素体阴虚,或多产房劳,久病术伤,损及肾阴,精血不足,以致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血行凝滞;且阴虚生内热,热与血结,亦可形成瘀血。此外,肾主生殖,藏精气,“胞络者系于肾”,肾虚不仅使冲任气血失和,瘀血阻滞,不通而痛,更致冲任虚损,无以相资,不能摄精成孕,故不孕是内异症除痛经以外的另一最常见主症,其发生率高达40%。而对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发现大约30%的患者有异位病灶。

综上所述,冲任受损、血液瘀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脏腑病变多责之肾虚、肝郁,瘀血作为病理产物,既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反之作为致病因素又可进一步干扰脏腑功能,进而加剧病情,诱发病变。所以,本病局部瘀血的病理变化与机体肾虚、肝郁的功能失调二者互为因果、胶结难解,致使本病的痛经呈进行性加剧。可以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瘀血为标,而肝郁则是瘀血形成的重要中间环节。

西医学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学说: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和淋巴或静脉播散学说。但不论哪种学说均不能完满解释内异症的形成,内异症的病因病理至今尚未完全被认识。研究发现,内异症的发生与免疫机制有关,1980年Weet提出免疫功能异常、免疫防御机能下降易使逆流入盆腔的子宫内膜种植。此外,神经内分泌的异常,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也易使子宫内膜种植而发生内异症。综合上述理论可以推测,身体虚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子宫内膜种植而导致内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