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经不调

3.月经不调

病例1:王某,女,31,已婚,2005年1月6日初诊。

主诉:月经紊乱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半年来月经明显紊乱,15~45天一潮,量时多时少,行经7天干净,经色暗红,有块,行经时伴胸胁乳房胀痛。患者患抑郁性精神病3年,曾服用各种抗抑郁药物,未见明显疗效。现情绪低落,对生活无兴趣,烦躁,两胁作痛,头昏,神疲少食,口燥咽干,早醒,舌质淡,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末次月经2004年12月17日。

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血虚夹瘀型)。

处方:鸡血藤30g,当归12g,柴胡15g,茯苓12g,白芍12g,薄荷6g,远志10g,炙甘草6g。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

2005年1月13日二诊:服药1周后月经来潮,量中等,在上方基础上去薄荷,柴胡改6g,加山茱萸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连续服药1个月,月经周期正常。

按:方中鸡血藤、当归合用,补血行血;柴胡疏肝解郁,配以白芍养血补肝,补肝体而助肝为用,配伍入脾之茯苓、白术为辅,以达补中理脾之用;远志安神定志除烦,再加入少许薄荷、生姜为佐,助本方之疏散条达功效;甘草健脾调和诸药。本方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瘀滞以行,故患者服药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月经周期正常。

病例2:孙某,女,已婚,38岁,2004年7月28日初诊。

主诉:月经停闭近1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前因患精神分裂症服用抗精神病药,精神症状得以控制,但出现月经停闭不行。就诊时已将近1年未行经,无腹痛、腰酸等症,问诊时言语内容贫乏,言语偶有无序,面色苍白,纳少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少,色白,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略小,无压痛,双附件未及包块,无压痛。

诊断:闭经(心脾两虚型)。

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处方:鸡血藤30g,当归12g,炙黄芪20g,党参12g,白术12g,茯神30g,龙眼肉30g,酸枣仁30g,木香10g,远志10g,大枣6g,生姜6g。水煎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

服7剂后,已见月经,量少,色淡,饮食佳,精神状态良好。

按:月经不调在神志病中很常见,一是由于疾病本身所致,二是由西药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鸡血藤有这样的描述:“壮筋骨,已酸痛,和酒服……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妇女经血不调,赤白带下。妇女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临床中,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鸡血藤,有精神症状伴月经不调的患者大多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