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女,28岁,已婚,2006年5月14日初诊。
主诉:月经停闭6年。
现病史:患者17岁月经初潮,周期尚准,经量正常,21岁始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渐至停闭,至今6年。6年来月经不能自主来潮,每次需肌注黄体酮针方来潮,曾多方治疗无效。患者诉常感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性激素检测:促卵泡生成激素(FSH)9.66mIU/mL,促黄体生成激素(LH)30mIU/mL,睾酮(T)98ng/dL,LH升高,且LH/FSH>3。B超提示:双侧卵巢多个小卵泡(大于10个),无优势卵泡。
诊断:闭经(肾气亏虚型)。
处方:嘱停用西药治疗,采用上述中药周期性调理,按经前期用药。
鹿角胶10g(烊化),淫羊藿10g,仙茅10g,紫河车10g,巴戟天10g,菟丝子10g,山茱萸10g,牛膝10g,当归身10g,川芎10g,皂角刺10g,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5月20日二诊:服上药至第6剂时月经来潮,量少,色稍暗,无明显腰酸腹痛等症,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养血行气调经。
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5g,桂枝10g。5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5月25日三诊:月经基本干净。
治法:滋阴养血调经。
处方:左归丸合四物汤加减。
鹿角胶10g(烊化),菟丝子10g,枸杞子10g,牛膝10g,龟板10g,山药15g,山茱萸10g,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白术10g,党参10g。10剂,水煎服,日1剂。
2006年6月4日四诊:患者诉阴道分泌物增多,应进入排卵期。
治法:阴阳双补。
处方:二仙汤合左归丸加减。
鹿角胶10g(烊化),菟丝子10g,枸杞子10g,牛膝10g,龟板10g,山药15g,山茱萸10g,熟地黄15g,仙茅10g,淫羊藿10g,当归10g,益母草15g。4剂,水煎服,日1剂。
此后按上述月经周期重复给药,连续治疗3个月并停药观察3个月,月经均按期来潮,复查性激素六项示各项正常,排卵期B超监测有优势卵泡。随访两年月经正常,正常受孕并分娩一健康婴儿。
按:陈慧侬教授用中药治疗闭经,除了按周期治疗的特点外,还有以下几个特色:①使用动物类药。即用血肉有情之品。其效力更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紫河车、鹿角胶、鹿角霜、龟板、鳖甲等。②辨证虚多实少。陈慧侬教授认为,妇女有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等生理特点,这些生理均与肝、脾、肾相关,这就决定了肝、脾、肾容易受损。所以,肝、脾、肾虚,气血阴阳不足,冲任失调而引起月经停闭为多见,故以调补肝脾肾、调和气血阴阳为法。③认为久虚必滞。所以,在补气血、调阴阳的同时,适当活血化瘀,使人体阴阳调和,气血充足,运行通畅,经血自调。④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更佳。例如,对于闭经合并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认为乃肝气不舒,肝郁横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故用谷芽、柴胡、白芍以疏肝柔肝、健脾消食、降催乳素,每用即效。
病例2:覃某,女,33岁,2005年5月24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10余年,未避孕未怀孕3年多,停经7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16岁月经初潮,自初潮始,月经每40天~6个月一潮,曾长期服用中药及性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用药时月经情况稍好,停药则月经又不来潮。近1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经色鲜红,夹血块,5~7天净,经前乳房小腹胀痛,行经期小腹坠胀不适。结婚3年余,未避孕未受孕,末次月经2004年10月20日,孕0产0。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可参。刻诊:停经7个月余,带下量中,色白,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B超提示:子宫稍小,子宫内膜厚0.5cm。性激素测定:黄体生成素4.1mIU/mL,卵泡刺激素9.7mIU/mL,雌二醇132mIU/mL,泌乳素6.6mIU/mL,孕酮0.5mIU/mL,睾酮44mIU/mL。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分泌物量中,色白,宫颈光滑,宫体后位,稍小,质地中等,活动度正常,无压痛,两侧附件未触及异常。
诊断:闭经(肝肾不足型)。
治法:补肝益肾调经。
处方:肾气丸加味。
鹿角胶10g(烊化),桂枝3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怀山药15g,茯苓10g,牡丹皮9g,泽泻10g,菟丝子15g,淫羊藿12g,紫河车10g,何首乌15g。10剂,水煎服,日1剂。
2005年6月4日二诊:月经仍未来潮,余无不适,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7剂,水煎服,日1剂。
2005年6月11日三诊:患者诉偶有下腹坠胀感,带下稍有增多,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中药守上方,去牡丹皮、泽泻、桂枝,加丹参15g、鸡血藤30g、川牛膝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05年6月19日四诊:月经6月17日来潮,经量少,色淡红,今日经量增多,色稍红,下腹胀痛,舌脉如上。
治法:养血活血调经。
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味。
当归10g,炒白芍15g,川芎10g,熟地黄15g,白术10g,益母草15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5g,菟丝子15g,桑寄生15g。7剂,水煎服,日1剂。
遵循以上方法调理治疗近两年,患者于2007年3月妊娠。
按:本例患者从初潮伊始即月经衍期、闭经,子宫发育偏小,就诊时虽停经7个月余,但子宫内膜仍只有0.5cm厚。患者除月经不来潮之外,并无明显异常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也存在困难,分析病证当属先天不足、乙癸乏源。当子宫内膜尚未达到来经之前的厚度,可以先作为虚证论治,暂时用补气血、益肝肾的方法治疗,故用肾气丸加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何首乌补益肝肾。三诊时预料胞宫将近充盈,再用肾气丸加丹参、鸡血藤、川牛膝以攻补兼施,活血催经。待月经来潮之后,又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以畅流。正如张景岳所云:“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滚滚,又孰有能阻之者。”
陈慧侬教授临床治疗闭经时,除了结合月经周期中各期的生理特点,采用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外,还常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了解患者的既往月经及治疗情况,查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发育情况,了解患者的性腺轴功能。若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低下,子宫内膜薄,则重用紫河车、鹿角胶、淫羊藿、桑寄生、女贞子等补益精血之品,必要时配合小剂量雌激素以调整性腺轴功能。若催乳激素(PRL)升高,则重用炒麦芽、白芍等疏肝柔肝之品,降低催乳素水平。若形体肥胖,为痰湿内盛之体质,则重用化痰祛湿的苍术、白术、半夏、陈皮、薏苡仁等。若睾酮(T)值升高,则加用泻肝的龙胆草、夏枯草等。若LH/FSH升高,B超检查提示多囊卵巢改变,或伴有PRL、T值升高,则诊断考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重视温肾化痰,用药需在补肾基础上,加用炮附子、干姜、肉桂等温补脾肾,以及白术、茯苓、胆南星等健脾豁痰之品。目前社会竞争加剧,妇女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长期精神紧张可对大脑皮层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导致闭经。陈慧侬教授在临床每遇此类患者,常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劝导患者调整心态和作息时间,适度休息,参加体育活动,做到张弛有度。同时强调患者应注意调节饮食,不可偏食,不节食,避免由于节食或服用减肥药而致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