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刘某,女,31岁,已婚,2002年11月15日就诊。

主诉:阴道排气反复2年,再发加重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2年前足月顺产后出现阴道内时有气排出,能闻其声,但无异味,用药后症状稍缓解,但仍有反复。近两年来,每于劳作或月经后症状加重,多时日发4~5次,患者痛苦不堪,伴有腰肢酸软,少腹及阴部下坠感,头晕神疲,眼睑有时浮肿,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苔薄白,脉细弱。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毛分布正常,阴部皮肤无白斑,阴道通畅稍松弛,阴道分泌物量中,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

诊断:阴吹(中气下陷、脾肾亏虚型)。

治法:补中益气,调补脾肾。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0g,甘草6g,当归6g,升麻3g,柴胡5g,鹿角霜15g,菟丝子20g,香附10g,砂仁6g,枳壳1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02年11月22日二诊:阴吹日作稍有减少,纳食增多,大便成形,腰酸、乏力症状有所缓解,舌淡苔白,脉细弱。原方去香附,加桑寄生15g,水煎服,日1剂,10剂。

2002年12月3日三诊:阴吹偶作,少腹微坠,上方隔日1剂。复进10剂而愈,随访两年无恙。

按:阴吹一症,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此病并非少发,但由于患者耻于就诊,所以临床并不多见。西医学总结,阴吹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阴道壁松弛,阴道壁松弛合并外阴Ⅰ、Ⅱ度陈旧性裂伤,直肠阴道瘘,滴虫性阴道炎,神经和精神因素等。本例缘于产后气血亏虚,复加产后未能及时调养,阴吹乃作。方中黄芪补中益气,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砂仁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阳气;加用枳壳取补中有行,补而不腻,勿使气血壅闭之意。药理研究表明,枳壳能增强子宫平滑肌紧张度,使子宫收缩,有利于恢复子宫及阴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香附总理一身之气,前人称之为“妇科之主帅,气病之总司”,温而不燥烈,散而不耗气。临证要抓住辨证要点,药随证变,谨守病机,方能立法、处方正确而获桴鼓之效。

阴吹一病虽病因、病机各有异同,总因脏腑功能失调、运摄代谢紊乱所致。临床强调审证求因,使脏腑功能协调,令阴平阳秘,则阴吹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