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袁了凡曰:“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此的候也。于此时,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而取之则成胎。”这是古人对“排卵”的认识。《圣济总录》曰:“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肾主藏精、生长发育、生殖及主骨生髓,朱丹溪曰:“妇人久无子者,冲任脉中伏热也。夫不孕由于血少,血少则热,其原必起于真阴不足。真阴不足,则阳盛而内热,内热则荣血枯,故不孕。”缪仲淳也认为:“妇人不孕,亦有阴虚火旺,不能摄受精血。”对于无排卵性不孕症,许多医家认为与肾阴不足有关。由于先天因素,禀赋不足,或疾病、饮食伤及脾胃,或失血耗血,生精不利,或久病伤津耗液,阴精匮乏,或肝郁化火、劳神伤心等而伤阴耗液,或热病、素体阳热亢盛,伤津耗液,或瘀血阻滞,脉道不畅,津、血、精运行受阻,精气不能下达于肾,或气虚津液失布,聚而生痰,生精不足,痰阻脉道,津、血、精传导不畅等诸多因素,导致肾精不足,真阴亏损,相火扰动,天癸不利,冲任不足,胞络胞脉空虚,卵巢失于濡养,从而导致卵泡生成及排出受阻。

陈慧侬教授认为,无排卵性不孕症的病理在于肾阴不足、癸水不充,治疗以益阴补肾填精为至要。为何从中医学角度认识无排卵及排卵功能障碍的病理重于考虑肾阴及癸水的不足?陈慧侬教授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卵为有形之物,靠有形之阴,如水、精、血化生而成,也靠阴液之滋养发育成熟。虽然阳气在卵子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排出时起着动力的作用,不能忽视,但卵子生长成熟的物质基础至关重要。《石兰秘录》云:“肾水衰者,则子宫燥涸,禾苗无雨露之润,亦成萎黄。”肾阴、癸水不足,不能涵养子宫,犹如无雨水滋养禾苗,自然不能发育成熟结出稻谷,这朴实的自然生长规律古人已早有认识。其二,无排卵或排卵障碍的临床表现多为月经后期、稀发、量少等之行经物质不足、阴亏水少的症状,故认为“肾阴不足,癸水不充”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当然,肾阴不足、癸水不充会引起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临证上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