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王某,女,48岁,已婚,2004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经行胁痛1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多来常出现两胁疼痛,痛时呈针刺样,每遇经期加重,伴头痛,目眩,心悸,心神不宁,烘热但怕冷,汗自出,体倦无力,易惊,下肢浮肿,肌肤麻木,肤似蚁行,月经后期且量少,舌暗,苔薄白,脉细涩。长期服用谷维素、更年康、利眠灵等药,未见好转。曾于某省大医院行心电图、B超检查多脏器,均未发现实质性病变。妇科检查:未发现盆腔异常情况。
诊断:绝经前后诸证(心肾阳虚、瘀阻营卫型)。
治法:补肾益心阳,化瘀调营卫。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30g,生姜10g,白芍20g,大枣10g,桂枝12g,紫河车12g,巴戟天12g,炙甘草5g,补骨脂10g,乌药5g,桃仁15g,姜黄10g。
服药3剂后诸症大减,继续调治半月告愈。
按:根据其证候,本病例属心肾阳虚,瘀阻营卫,营卫失调所致。绝经前后诸证常于45~55岁间发生,肾虚是本病的基础。肾为五脏六腑之本,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五脏,致心肾阳虚,阳虚则推动无力,血行迟滞则血涩滞成瘀,瘀阻营卫之间,使营卫不和,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乃由桂枝汤加减化裁而来,清代名医郑钦安指出:“桂枝汤一方,乃调和阴阳,澈上澈下,能内能外之方……不仅治伤风症,凡太阳经场面之病,皆可用得。”可见桂枝汤的用途广泛。因患者体倦乏力、自汗出,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方中桂枝辛温,能化太阳之气;生姜辛散,能宣一切滞机;桂枝与生姜同气相应,合甘草之甘,能调周身之阳气。又得芍药之苦平,大枣之甘平,苦与甘合,足以调周身之阴液,阴阳化合,二气流通。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巴戟天、补骨脂补肾温阳,紫河车滋肾阴以助阳生,乌药能温经散寒、行气止痛,桃仁活血化瘀,姜黄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治疗因切中病机,故疗效甚佳。